如果你仔细一点看新闻,再仔细一点想想,会发现好多事情是有内在联系的。
CCTV焦点访谈的报道关注网吧专项治理 —《焦点访谈》:要命的网吧��(视频)�,重庆两初中少年因连续通宵游戏,在铁轨上睡着而被火车压死。
记者:玩什么呢,在网上玩什么呢?
罗:传奇。
记者:传奇是一个游戏的名称是吧?
罗:嗯。
记者:那个游戏是讲什么的呢?
罗:我也不晓得。反正看着他们打了一通宵,就是拿东西去砍人,它看见哪个就杀哪个。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网吧管理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定要下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气力,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预期目标,”
我想,此事至少与目前两方面的系列震荡有某种因果关系。
一方面,促进了广电总局关于网络游戏节目禁播的决定,就像我前几天的blog里写得那样,这究竟有没有打蛇打七寸,是不是把责任推给了替罪羊,中国关心游戏的人已经讨论得够多了,我也不想再 赘述。呵呵,看看上面关于的传奇的采访,可是盛大仍然风光无限,上市新闻风生水起,因为人家有钱啊,是新经济的代表和楷模啊。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这篇网络游戏节目禁播 广电总局给出“完美”理由 ,指出了另一个“可能的风暴起源”: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第十届五次会议上,王淑贤、赵少华等妇女界17名政协委员提出了编号为2079的“关于努力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文化环境”的提案;温克刚等政协委员提出了整顿网吧方面的提案。……据悉,以上提案直接促成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同时这篇文章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文章末尾,针对文化部成立网络游戏内容审查专家委员会,对进口网游审核一事,
新闻出版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不待记者提问,就将自己的苦恼倾倒出来。……他认为,网络游戏的审批权一直在新闻出版署。音像司早就成立了游戏审读专家委员会,由30多位专家对游戏出版物进行严格审读。这里面包含占进口电子出版物总量5%的网络游戏。……担忧,文化部主要针对进口网络游戏成立的委员会会不会对网络游戏审查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他说,无论从经验、技术而言,还是根据《行政许可法》,文化部都没有必要再成立一个专门的审查机构。……由于名称类似,且未正式对外宣布委员会的具体情况,记者试图向文化部了解该委员会的详细情况。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得到回复。有侧面消息表明,文化部也承受了很大压力。
由此我们看到了不同政府部门间因争夺某一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都极大的新生领域之间产生的意见矛盾。其实文化部主办CIG游戏大赛,文化部抓网吧治理,也都有这种开疆拓土的意思在内。不过或许真的像这位寇司长所言,文化部是否该先努力学习一下《行政许可法》?
另一方面,全国范围内的网吧治理整顿行动正在进行中。文化部信誓旦旦,全国网吧今年将安装监控系统,而这种监控系统必须实现的功能包括支持上网纪录的保存,一旦发现问题将可以查到相关全部记录。同时,许多网吧用户关心的”实时查屏”功能也在必须支持之列–有关部门可随时看到当前用户的窗口显示信息。具体的监督者为当地的文化部门。
在上海,上千家网吧电脑装监控软件 遭隐私权争议。其实类似的“有中国特色的”事情早已发生,沈阳整治网吧出“绝招” 每日零时网吧断网,电子眼将布满浙江全省网吧,监控违规上网者……
网吧该管吗?应该。可是由谁管,怎么管?至少上述做法不合适。上网记录!实时查屏!!各省文化部门随时查看!!!这就意味着网吧上网者的个人隐私、电子邮件、各种密码、网上银行、购物、商业秘密……完全暴露给大量相关人等,包括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和稍通黑客技术的人。
文化部傻吗?这么招千万网民指责?不傻。我想这篇文章谁在偷窥我的隐私? 兼论大上海“三无”网吧的评论到位:如此打击网吧,无非是市场争夺,把利润都滚到“文化部连锁”牌网吧集团来。我想,文化部打造的网吧,必然是文明的网吧。无黄色网页、无法网恋、无法打游戏的——三无网吧。这样的网吧,可能没人光顾,赚不了钱。因为除了三无,还有一害,就是侵害网民隐私权。
再看这个,网吧监控软件该谁“买单”?,南京网吧业主们不服,凭什么我们花钱?算下来,全省上千万的软件费用。上文中提到的上海网吧电脑数是11万,这也是近千万的费用……我们倒可以问问,这些钱,到底进谁的腰包?有没有猫腻?
这些都可以只是猜测,而文化部的相关决定,也很可能在反对声中、在难以落实的情况下渐渐沦为一纸空文。而技术的进步,例如家庭上网的普及,无线上网的普及,也可能使得这一规定从实践上看无足轻重。
但是,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在这些以正义和崇高为旗帜,却严重违背人们的基本自由和权利的事件中,我仿佛看到了《1984》里无处不在的老大哥的身影……如果你迷信技术那就错了,今天监控网吧,明天就可以实时监控我们每个家庭的电脑桌面,监听我们的手机。更关键的,一个错误总是会衍生更大的错误,而真理之路则需小心翼翼,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