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恰好是“新闻学”或“传播学”的授课老师、听课学生、研究者甚至爱好者(世上有这么无聊的爱好吗?),当别人问你:“传播学/新闻学是干什么的?”你将如何作答?
前两年在这个圈子里,围绕这个问题有场著名的论战发生。论战双方都是名人:李希光和潘忠党。
2007年底,刊登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05期上的赵心树(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长文,又一次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尝试回答它。我觉得它是我读过的、用中文写作的论文里对此问题阐述得最清楚的一篇文章。强烈推荐。
文章名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命名、使命及构成——与李希光、潘忠党商榷》(Names, Missions and Constitution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A Discussion with LI Xi-guang and PAN Zhong-dang)。鉴于在web上目前很不容易找到它,到这里下载它吧。
赵心树提到的“传播学”与“新闻学”在中文中的“二名三意”,确实存在。他做的“广义/狭义”、“基础/应用”划分,也有合理性。反复的论述和举例,虽然有重复累冗之嫌,但却确实陈述清晰。用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来说明道理,新颖而富启发性。而他处理这种棘手的学术争端的态度、写作的方式,以及发表前将文章呈送涉及争论的双方寻求反馈的操作过程,都给这场论战提供了好看的结尾。希望今后多一些这样理性和宽容的学术辩论,而不是前一阵子在另一个学科中传出的那些斯文扫地的辱骂争吵。
只是,文章尽管面世,争论也已偃旗息鼓,但学术圈子内的分歧和冲突,基本立场之不同,怕是没那样容易走向“求同存异”之道路。
赵文中提到的学科建设解决方案,见原文中的两张图。你的观点又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