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化媒体 媒介|传播

微博即将衰落吗

上个月接受了《新闻界》杂志的书面访谈。现在我的回答已经和另三位学者(匡文波、周葆华、纪莉)的回答一起刊登在《新闻界》2014年第24期。现将我的观点呈现如下——

一、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相继关闭微博服务或对微博服务进行转型的现象引发了公众关注,不少人开始唱衰微博。您同意“微博即将衰落”的观点吗?为什么?

腾讯在今年年中撤销了微博事业部,网易则在年末宣布将其微博并入轻博客LOFTER中,这反映的是腾讯与网易放弃了与新浪的微博争夺战。一来它们看不到竞争胜利的希望;二来,即便是遥遥领先的新浪微博,在商业盈利上也还是遥遥无期。赢了,又如何?

但是,如何界定“衰落”?如果衰落是指比起最热门的时期,其用户数量减少、活跃程度降低、媒体与社会关注程度减弱,这确实是微博已经发生并将继续的事实,有统计数据和用户感受可以证明。但如果是指微博行将没落、渐趋消亡,那还早得很。中国哪里还有第二个可以让数亿人针对新闻资讯即时互动、链式传播、相对透明、全网可见的超级平台呢?

微信的竞争很强力,但问题也非常多。微信的分群讨论、朋友圈信息可分组与屏蔽、评论的彼此不可见、不能直接转发、管理规制不透明、元数据几乎不对外开放、对微信公号几乎无法互动……这些特性一方面使得微信用户极度碎片化、去公共化,容易陷入群体极化状态,难以形成共识,难以展开更大范围的讨论;另一方面让微信运营方腾讯拥有了极大的传播控制权并完全豁免于批评。从上述特点来看,微博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很多新闻事件也说明了这点,从马航飞机失踪的危机到文章马伊琍“周一见”的八卦,微博的影响仍然巨大。

再从媒体演进规律来讲,即便是相对落后的旧媒体,在重新定位并发挥固有优势后,也总能在新媒体时代占据一席之地。何况还完全不属于旧媒体的微博,就更谈不上“衰落”了。

二、曾经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四大门户网站主导的“微博战场”,如今只余新浪微博一家仍保持较好的热度,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您认为新浪微博“独大”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不断细分化,微博的定位也日益明显,其魅力便在于成为一个全球性(如Twitter)或全国性(如Weibo)的“新闻+资讯+言论”大平台。BBS没有它的用户量,博客不如它高互动,社交网络不如它信息丰富多元。在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的状况下,对一般用户来说,平台只需要一个就够了。对于明星大V或企业组织的公众账号而言,也倾向于在影响最大、用户最多的微博平台上建构自身形象,与粉丝互动。“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就此发挥了作用。

至于为什么偏偏是新浪独大,有着各种原因。例如,新浪有先发优势,最早进入微博领域耕耘并发力,甚至抢下weibo.com的域名,让公众形成一个“微博”就等于“新浪微博”的印象;新浪在门户和博客上的成功经验,使其运营微博从开端就更偏重其新闻媒体属性而非社交属性,力推各种名人明星权威专家,从而凝聚更多粉丝;一些新闻热点和舆论热点有些偶然地在新浪微博的引爆;新浪良好的政府关系,等等。

三、新浪公司的负责人曾坦言微博至今没有探索出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微博的商业化尽管为门户网站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也有人将微博颓势归咎于错误的商业模式,比如淘宝广告的推送令许多用户不厌其烦。微博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成功商业模式的欠缺吗?为什么?

前文已提到,如果说微博衰落,仅是指它的用户变少、热度降低,而这跟有没有成功商业模式关系不大。例如,视频网站商业模式清晰,但至少到现在,优酷土豆等国内最领先的视频网站仍然处于亏损,而这并不影响其用户数量继续增长、活跃度和粘性增强。商业化也不是罪,微博从来也不是非商业的平台。

四、在国内,微信与微博面临用户争夺的情况,在国外,有数据显示,WhatsApp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越Twitter。微信的崛起是微博衰落的原因吗?为什么?

至少是重要原因之一。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出现微信,出现更多有趣或有用的APP时,用户必须在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视频、新闻、游戏应用中做出选择。微博的市场份额因此而被稀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相对来说,微信的熟人社交关系、分群互动模式、朋友圈展示/偷窥与分享/点评功能,对于开始“审美疲劳”的微博用户,有着很大吸引力。而它天生依托手机、绑定手机号码的属性,让它的用户数量和粘度都有极大保障。

当然,微博降温还有如政府规制等其他原因。

五、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使用者借助微博这一虚拟平台发动了很多民间运动,如“微博打拐”、“微博反腐”等。此外微博也在很多时候成为公益活动的平台,如“冰桶挑战”等。当然,微博也曾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期间成为谣言传播的土壤……请您对过去5年里微博作为重要信息传播与人际交流平台产生的社会影响做出评价。

简单归纳其社会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方面,影响也是有利有弊:

人人传播,记录时代;
人人评论,公共空间;
社会动员,能量巨大;
围观监督,追求公正;
树立共识,凝聚人心;
暴露矛盾,示警减压;
争辩论战,党同伐异;
谣言四起,真伪难辨;
政府企业,创新沟通。

分类
表达自由

新浪微博的和谐之道

对于有敏感词的内容,新浪微博管理员们的一种常见做法是:将该内容转为只有微博原作者可以看到,别人不可见。

比起直接删除原内容,这样的做法不容易引起微博原作者的注意,但同时也非常有效地达到了遏制进一步传播的目的。好手段!

举下午的一个例子,我转发并评论了一条信息,并陆续被七八个人转发和评论。半小时后我发现他人的转发与评论不见了。在登录状态下,那则微博还在;但换成未登录状态来看自己的微博,果然那则信息已不可见。截图如下:

随后我再发一条微博,对这种现象作了简单描述,引发十来条转发和评论。大概十分钟之后,这则微博再次被温柔而隐秘地“和谐”了。截图如下:

这早已不是秘密,但我相信,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原创或转发的某则内容已经被这样地“和谐”掉了。

分类
听闻 新媒介 时代

如是我闻:名为“胡锦涛”的人民微博已关闭

环球网消息:

昨天晚上9时许,记者再次登录人民微博“胡锦涛”页面时,发现博主页面已消失,代之以微博的公共页面。同时,该网站发布最新公告称:“近日,人民微博用户激增,很多网友反映网页打开速度缓慢。为给网友提供更好的服务,今日起,暂停强国嘉宾微博账户实名认证,凡是没有经过本人确认的强国嘉宾的微博账号一律关闭。关闭后,原有人民微博用户不受影响。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人民微博,恳请多提宝贵意见。”

也就是说,在被2万网友follow、被上百家媒体报道、被不少人绞尽脑汁地赞美之后,这个以“胡锦涛”为用户名的人民微博在昙花一现两天后已经关闭。这似乎证实了我在昨天文章里的一种猜测:开通人民微博并非领导本意,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当然,这下有关责任人又免不了要检讨一番。

只是,这两天的媒体报道和网络舆情,普遍对此事表达了积极正面的态度甚至不乏大声讴歌者。如今的处理方式,可能是求稳、求常规,却无疑浪费了一次将错就错进行全民公关甚至公共外交的好机会,让那些高呼“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人被迎面而来的寒流扇了一耳光。

整件事,恰可以用2009年一句已经烂俗的流行语描述: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分类
听闻 新媒介 时代

如是我闻:人民网微博出现用户“胡锦涛”

人民网温州频道

2月21日,虎年大年初八,不少网友纷纷结束假期上班了。重返网络的网友发现,人民网微博上出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名字。

  胡锦涛的微博后面有个“人”符号,表示这是经过人民网实名认证的用户。而“关于我”的资料栏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南方周末记者为此事致电人民网客服热线4008-100-300,人民网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只要用户的名字后面有’人’实名认证标志,就表明用户的个人资料、姓名都是真实的。”

  中午12点,网友“钟芠”在自己的人民网微博上发言称:“人民微博和强国社区账号是互通的,所以人民微博有胡总账号只能说明他的名字在强国论坛注”。

  下午1点07分,“钟芠”这个说法得到了人民网官方微博“人民微博助手”的证实:“正解。请大家转发 人民微博助手 2010.2.21”。

来源于重庆晚报的报道则称:

  人民网客服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在强国论坛社区注册账号后,只有登录一次人民网微博,才能令账号在人民网微博中激活并生效。

  人民网客服还表示,“胡锦涛的微博”中的个人介绍,人民网微博系统并非能自动生成。

以及:

虽然“胡锦涛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8000人,但并未出现在人民网微博的热门微博排行榜上,尽管“胡锦涛的微博”已领先排行第一的热门微博数千粉丝。

我的意识流:

1.这不太可能是人民网为了炒作人民微博而自作主张拉虎皮做大旗,他们还是很讲政治的,哪里敢。

2.这是继2008年6月胡锦涛做客人民网与网民聊天之后,又一次表明中央支持主流网络媒体、支持政府与公众“有序的”网络交流的立场。

3.在twitter被墙、饭否没饭、叽歪没声的局面下,新浪微博与人民微博出现了。然而面对新浪微博名人们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follower,人民微博显得很冷,于是胡主席来给它背书了。

4. 背书完之后,估计这会是个一直沉默的微博,也许某一天就悄悄地消失了。

5.这则新闻最早似乎是南方周末报道的,报道中有“截至(2月21日)下午3点,胡锦涛的微博的粉丝已经逾4000名”,说明报道起码不早于这个时点。

6.人民网搜索不怎么样,用它只能搜到人民网温州频道转了这则新闻,时间在21日15:37。但用google我还找到了人民网广西频道于22日也转载了。

7.胡主席的follower已经破万,早已成为人民微博No.1,但却没有出现在人民微博首页的热门排行榜。讲政治,真是不容易。

8.相比目前中国其他微博,人民微博是最不开放的:非注册用户看不到。

9.居然全国的“微博”的子域名都是T:t.sina.com.cn, t.people.com.cn, t.sohu.com, t.163.com, t.renren.com, t.qq.com …… 推特威武!就没人敢用wb做子域名吗?反正你们都已经叫围脖了也不叫推特啊。

Update:在与他人的讨论中我虚构了一个故事,写在留言里,也补充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