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听闻

另一个Oh My Media

日前有朋友问我,那个ohmymedia也是你做的吗?

我这才看到这“另一个Oh My Media”。

从它的“关于”页面,我得知:这是一个有七、八名成员的群体Blog,其主旨在于“记录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以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更需要智慧)。事件发生地点关注于国内,但是媒体的选择是全球。主要是报纸、杂志、网站与电视画面”。

——看来,这是一个媒体观察和媒体批评类别的站点,目前保持了旺盛的更新频率。如今,一面是越收越紧的互联网管控制度,一面是犬儒和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气,能够有激情、有韧性地写Blog,而且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坚持它,真的相当不容易。微博和SNS的世界当然精彩,但相对而言更加深入全面、更加“一砖一瓦”“日拱一卒”的Blog仍然有其魅力。

希望这“另一个Oh My Media”坚持下去。一是自身的坚持,二是要“注意安全”。

分类
表达自由 听闻 时代

别了,谷歌

引自新华网报道: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3时零3分,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负责人今天凌晨就谷歌公司宣布停止按照中国法律规定的对有害信息过滤,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发表谈话。

这位负责人指出,外国公司在中国经营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谷歌公司违背进入中国市场时作出的书面承诺,停止对搜索服务进行过滤,并就黑客攻击影射和指责中国,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坚决反对将商业问题政治化,对谷歌公司的无理指责和做法表示不满和愤慨。

这位负责人说,1月12日谷歌公司在未事先与我政府有关部门通气的情况下,公开发表声明,声称受到了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攻击,不愿在中国运营“受到审查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并“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在谷歌公司一再请求下,为当面听取其真实想法,体现中方诚意,今年1月29日、2月25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两次与谷歌公司负责人接谈,就其提出的问题作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强调外国公司在中国经营应当遵循中国法律,如谷歌公司愿遵守中国法律,我们依然欢迎谷歌公司在中国经营和发展;如谷歌公司执意将谷歌中国网站的搜索服务撤走,那是谷歌公司自己的事情,但必须按照中国法律和国际惯例,负责任地做
好有关善后工作。

该负责人指出,中国政府鼓励互联网发展和普及,促进互联网对外开放。中国互联网上的交流和言论十分活跃,电子商务等发展迅速。事实证明,中国互联网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是好的。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欢迎外国企业参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并为外商到中国经营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中国互联网依然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这场风波中,我国政府动辄祭出的法宝是“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对有害信息过滤”,因此必须遵守。

但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中国的网络审查制度向来并不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而恰恰是泛政治化的、没有明确标准、不向社会民众公开的“审查机器”。这种以“暧昧”为特征的管理方式,使得在中国运营的互联网公司和媒体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并可随时被用作各种目的的工具,因此有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高压线现象”的困扰下,从自己的内心就开始了自我审查——其标准也并非现行法律法规,而是要保持百分百的“政治正确”和“高度一致”。

清华一位教授在研究生面试中问及google退出事件,结果她发现90%的学生“看法相当一致。观点与新华社、外交部发言人的也高度一致”。

对此有两点解释。一是官方媒体影响力仍旧强大,不要以为你自己天天泡在网上、听到你的网友跟你观点相似,就觉得全国人民都跟你自己一样是“不明真相的群众”了。二是人们内心的自我审查机制已经很纯熟,也非常老于世故,大四的学生们在研究生面试遇到这样的题目,又摸不清各位考官的政治倾向和评判标准,先按照官媒观点答会比较安全。至于自己的真心话,又有什么必要大冒险地向不知底细的考官们透露呢?

分类
听闻 新媒介 时代

如是我闻:名为“胡锦涛”的人民微博已关闭

环球网消息:

昨天晚上9时许,记者再次登录人民微博“胡锦涛”页面时,发现博主页面已消失,代之以微博的公共页面。同时,该网站发布最新公告称:“近日,人民微博用户激增,很多网友反映网页打开速度缓慢。为给网友提供更好的服务,今日起,暂停强国嘉宾微博账户实名认证,凡是没有经过本人确认的强国嘉宾的微博账号一律关闭。关闭后,原有人民微博用户不受影响。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人民微博,恳请多提宝贵意见。”

也就是说,在被2万网友follow、被上百家媒体报道、被不少人绞尽脑汁地赞美之后,这个以“胡锦涛”为用户名的人民微博在昙花一现两天后已经关闭。这似乎证实了我在昨天文章里的一种猜测:开通人民微博并非领导本意,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当然,这下有关责任人又免不了要检讨一番。

只是,这两天的媒体报道和网络舆情,普遍对此事表达了积极正面的态度甚至不乏大声讴歌者。如今的处理方式,可能是求稳、求常规,却无疑浪费了一次将错就错进行全民公关甚至公共外交的好机会,让那些高呼“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人被迎面而来的寒流扇了一耳光。

整件事,恰可以用2009年一句已经烂俗的流行语描述: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分类
听闻 新媒介 时代

如是我闻:人民网微博出现用户“胡锦涛”

人民网温州频道

2月21日,虎年大年初八,不少网友纷纷结束假期上班了。重返网络的网友发现,人民网微博上出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名字。

  胡锦涛的微博后面有个“人”符号,表示这是经过人民网实名认证的用户。而“关于我”的资料栏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南方周末记者为此事致电人民网客服热线4008-100-300,人民网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只要用户的名字后面有’人’实名认证标志,就表明用户的个人资料、姓名都是真实的。”

  中午12点,网友“钟芠”在自己的人民网微博上发言称:“人民微博和强国社区账号是互通的,所以人民微博有胡总账号只能说明他的名字在强国论坛注”。

  下午1点07分,“钟芠”这个说法得到了人民网官方微博“人民微博助手”的证实:“正解。请大家转发 人民微博助手 2010.2.21”。

来源于重庆晚报的报道则称:

  人民网客服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在强国论坛社区注册账号后,只有登录一次人民网微博,才能令账号在人民网微博中激活并生效。

  人民网客服还表示,“胡锦涛的微博”中的个人介绍,人民网微博系统并非能自动生成。

以及:

虽然“胡锦涛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8000人,但并未出现在人民网微博的热门微博排行榜上,尽管“胡锦涛的微博”已领先排行第一的热门微博数千粉丝。

我的意识流:

1.这不太可能是人民网为了炒作人民微博而自作主张拉虎皮做大旗,他们还是很讲政治的,哪里敢。

2.这是继2008年6月胡锦涛做客人民网与网民聊天之后,又一次表明中央支持主流网络媒体、支持政府与公众“有序的”网络交流的立场。

3.在twitter被墙、饭否没饭、叽歪没声的局面下,新浪微博与人民微博出现了。然而面对新浪微博名人们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follower,人民微博显得很冷,于是胡主席来给它背书了。

4. 背书完之后,估计这会是个一直沉默的微博,也许某一天就悄悄地消失了。

5.这则新闻最早似乎是南方周末报道的,报道中有“截至(2月21日)下午3点,胡锦涛的微博的粉丝已经逾4000名”,说明报道起码不早于这个时点。

6.人民网搜索不怎么样,用它只能搜到人民网温州频道转了这则新闻,时间在21日15:37。但用google我还找到了人民网广西频道于22日也转载了。

7.胡主席的follower已经破万,早已成为人民微博No.1,但却没有出现在人民微博首页的热门排行榜。讲政治,真是不容易。

8.相比目前中国其他微博,人民微博是最不开放的:非注册用户看不到。

9.居然全国的“微博”的子域名都是T:t.sina.com.cn, t.people.com.cn, t.sohu.com, t.163.com, t.renren.com, t.qq.com …… 推特威武!就没人敢用wb做子域名吗?反正你们都已经叫围脖了也不叫推特啊。

Update:在与他人的讨论中我虚构了一个故事,写在留言里,也补充在此:

分类
听闻

如是我闻:中国政府不害怕互联网

语出2009年3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的答问

问:据说Youtbe视频网站在中国境内被屏蔽。请证实。你能否介绍中国有关互联网的法律和管理规定?

答:中国政府不害怕互联网,否则你怎么解释以下一组数字:目前中国网民数量达3亿,居世界第一,较8年前增长了30倍;中国的网站总数达210万,较8年前增长了138倍;博客空间超过1亿,比英国的人口还多。这些足以证明中国的互联网是充分开放的。我们鼓励积极地使用互联网,但同时也对互联网依法进行管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依法对网络进行管理,防止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有害的信息传播。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借鉴了其他一些国家的作法。我可以举一些例子。美国有联邦一级的立法,1998年《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1999年、2000年、2003年美国国会分别通过了《反域名名称抢注法》、《消费者保护法》、《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法》、《反垃圾邮件法》。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国的《爱国者法》有关条款也有涉及互联网管理方面的内容。《爱国者法》规定,“如出现危及国家安全的情况,当局无需事先征得法院的同意即可监视电子邮件和其它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

2008/03/31更新:

在3月31日例行记者招待会上秦刚的答问(见新浪网报道):

问:上周Youtube网站曾一度被屏蔽,现在又再次被封,有人猜测是这跟“西藏流亡政府”发布在Youtube上的一段视频有关。你对此有何评论?还是Youtube上又出现了一些导致它被封的视频片断?

答:上次记者会我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再简短重申一下。中国的互联网是充分开放的,同时中国政府也要依法管理网络。至于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能看的就看,不能看的就别看

分类
听闻 时代

警惕社会溃败

近日闭门写作论文,在查找资料间隙上网,看到清华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近来公开的一个观点,即当下中国社会最大的威胁不在于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原文是孙教授发表在自己blog里的,并声称“这是一个讨论贴”,但很快被多家媒体转载。全文见此:《孙立平:最大的威胁 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

孙立平教授一直保持对中国当代社会的严肃思考,他提出的“断裂社会”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这次的看法,集中表述出来,大概是:当下中国从政府到民间最大的焦虑往往是“社会动荡”,因此“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霸权已经形成。在这一观念下,为克服“社会溃败”而进行的种种变革计划,将因为有可能带来动荡而被束之高阁弃之不用,结果是社会溃败的趋势加剧。这可能才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症结。

他的一些看法都引人深思,例如:

  1. 社会溃败中最核心的迹象是权力失控,内部或外部的约束都变得无效。对既得利益的维护是体制性的,整个社会都为其付出了巨大成本,压制言论自由,批判普世价值。
  2. 社会衰败根本原因是权贵资本主义,是权钱结合。其实权力和市场都值得规范,但关键在于切断其联系的链条。而中国一些左派和右派的批判都只顾其一,不顾其联系。
  3. “维护稳定”导致使社会健康化的变革无法进行,结果是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溃败。稳定已经开始演变为维护既有利益格局的一种手段。
  4. 社会溃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潜规则盛行、道德底线失守、社会生活西西里化趋势出现、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弄虚作假和欺骗盛行。
  5. 社会认同和社会向心力在急剧流失。央视大火烧掉几十亿,网络一片幸灾乐祸,这不是“冷漠”或“国民性”问题,而是认同的问题——被烧掉的财富是“他们的”,不是“我们的”。
  6. 社会失去长远思考的能力,短视,不负责任。

没有精力细细展开写我的想法,仅仅引一些此前读过的文章,和来自几个朋友blog的文章,供对照思考。

分类
听闻 时代

如是我闻:元宵节不得不折腾

传言:“各网,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北配楼发生火灾相关报道,请各网站只用新华社通稿,不发图片,视频,不做深度报道,只放国内新闻区,关闭跟帖,自然滚动,博客论坛不置顶,不推荐。”

tvcc-on-fire

下图是10日凌晨左右的网易首页截屏。不久之后就变样了。元宵佳节,凌晨时分,记者、网站、有关部门,大家都在如此辛勤地工作,有的负责报道新闻,有的负责消灭新闻,真是不得不折腾。

tvcc-on-fire

2月10日更新:根据新华网报道:“2月10日上午,经北京市消防局调查证实,这次火灾是由于工程项目业主管理单位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未经请示批准,擅自雇佣人员,违规燃放烟花酿成的。”——原来是CCTV自焚啊。

再传言,这其实仍不是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如下两图所示(图片来自互联网):

cctv-on-fire-dragon

cctv-on-fire-m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