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现新浪网和腾讯网上有关牛奶事件的报道中,“伊利”都变成了“伊 利”,或源代码中写成“伊<!>利”,于是写了篇文章《与时俱进的SEO:Search Engine Omission?》。很多网友也发现了此事,并在论坛或者blog里发文提及。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这是一种“欺骗”搜索引擎来保护伊利公司的做法。
但事情好像比我们想象得更扑朔迷离一些。
酒游花在blog里写道:“伊 利”或“伊-利”的写法早在一两年前便已屡见不鲜,除了伊利集团的名称外,还有不少空格在“伊利诺伊”、“伊利诺斯”等地名中出现。
今天网友noname给ohmymedia留言:
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的网页,貌似和乳制品八竿子也打不着,在谈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时,使用了伊-利亚特的写法
http://iel.cass.cn/news_show.asp?newsid=4235
在这里,美国的伊利湖变成了伊-利湖
http://www.taizhou.com.cn/a/20080219/content_53027.html
网易在2006年报道奥运节目独家冠名权的网页,对伊利绝对是重大利好。用的也是伊-利的写法
http://news.163.com/06/1119/03/308U10ID0001124J.html
===========================
总结一下,伊-利或其他分开写法至少在2年前就有了,原因待考。但想必与欺骗搜索引擎无关,因为伊利是在这短短数日内才臭名昭著的,而在此之前,伊-利或伊 利或……的写法已经广泛的用在其正面报道上。
我也进行了一番搜索,结果是,在这两年,不同的网站的不同性质的文章中,“伊空格利”即“伊 利”普遍存在。这些网页包括股评、产业新闻、人物特写等等,对伊利公司而言这些内容基本是中性甚至是积极正面的。以及,空格也出现在“伊利诺依”等地名中。下面列出一些链接,供大家检验:
新浪网:为英雄喝彩:《中国骄傲》走进伊-利集团 (2007年9月)。
糖酒快讯:伊利:刘翔速度的奥运攻略 (2008年5月)。
中国农业信息网:对话潘刚:责任之路没有终点 (2008年3月)。
南方奶业网:伊利向灾区捐款100万元 第一批救援物资已送达 (2008年5月)。
襄樊科技信息网:雀巢等进口品牌奶粉存缺货现象 (2008年3月)。
中金在线:10月15日五机构推荐黑马股 (2007年10月)。
中国服饰网:品牌营销:奥运品牌关联的三个层次 (2008年1月)。
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伊利集团黑龙江杜尔伯特二期工程竣工 (2006年9月)。
百度贴吧: 伊 利股份 (2007年9月)。
精英咨询网:你知道海尔的企业文化属于什么类型吗? (2008年4月)。
——你难道不想问,伊空格利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伊”和“利”两个中文字有神奇的魔力,让打字员们一看到就指尖一抖多打一个空格?难道它们被发送到服务器后,就会自动生成空格?
真正知道内情的业界人士,请不要对此保持沉默。类似的事件损害的不仅仅是两三个企业的名誉,它和无数黑箱操作一起,侵蚀着普通百姓对企业、政府、媒体的信任。酒游花说得好:
或许最近的“伊空格利”只是以往SEO或莫名错误的后遗症,并非厂商与媒体的新伎俩,但是,谁知道呢?所谓媒体(以及企业、机构乃至政府)的公信力,就是被这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空格”一点一点摧毁殆尽的。
《 “伊空格利,究竟为什么?” 》 有 6 条评论
很诡异……
伊空格利,究竟为什么?…
http://ohmymedia.com/2008/09/24/850/ 前几天发现新浪网和腾讯网上有关牛奶事件的报道中,“伊利”都变成了“伊 利”,或……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没见 zhengfu 有人习惯用zf
至于伊利 伊 利 伊-利
看得懂写得是啥就行
殊不知早有”文字狱”先例
留一手 早准备总比没准备要好!
至于统计;搜索引擎
向来不是很在乎其准确度
顶这个!
[…] 但问题在于,中国社会当前的道德底线已经模糊,伦理标准难以衡量,何者为黑,何者为白?豆腐渣教学楼、三聚氰胺奶粉给全社会敲了警钟。紧随而来,新媒体企业的“传播腐败”大白天下,例如百度的“新闻公关保护”政策,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的“伊空格利”。这些互联网界的领军企业和主流精英们尚且如此,网络打手和网络推手们岂不有充分理由认为,五十步与百步,谁都别笑谁?随后刘韧出事,据说还是与“公关”脱不了干系,而斗争另一方的周鸿祎先生在业内的声誉也颇有争议。被抹黑的不仅是一两家企业,一两个人物,而是“公关”这个词,这个行业。 […]
[…] 社会生活的“西西里化”,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中表露无遗。各个环节似乎都出了问题,但却又无人负责。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的助纣为虐,传播和公关腐败的盛行,国家质检部门被认为是大企业的玩偶……你会突然从习焉不察中惊醒,开始感到荒谬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