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联合早报》的文章《中国官方媒体的灾难叙事》。文中提到:
在8月15日的全国哀悼日,全中国的电视媒体播放平台都在转播同样的新闻节目,也就是中国官方媒体连日来进行的灾难报道回顾和动态更新,其中大量内容属于灾害回顾和寄托哀思。而在灾害回顾中,中国的官方媒体和其他许多次灾害报道一样,使用了大量好莱坞电影《勇闯夺命岛》(The Rock)的配乐——齐默(Hans Zimmer)为电影制作的电影音乐,其中舒缓的电影部分,用作灾害事件的情绪铺陈,而电影中拆弹、潜入夺命岛、制服歹徒等快速、紧张段落所用的音乐,用作中国军队和救灾人员进驻的配音。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尼古拉斯凯奇(Nicholas Cage)和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主演的这部影片,在中国具有相当高的认知度,中国官方媒体在此使用这类好莱坞电影音乐,远非第一次,而是多次频繁出现在灾难报道中(而另外一部电影音乐被官方媒体滥用的音乐,就是《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许多悲情的社会新闻,无论大小,都喜欢使用里面为犹太大屠杀谱写的小提琴音乐,用来表达感伤)。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此前读过的另一篇文章,其中写到央视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里:
通常在主旋律中被热情讴歌/通常被描绘成救死扶伤置生死于度外的白衣天使们,挂着严肃的表情,在《生化危机》系列电影的配乐中走来走去,给病人们听心跳量血压输液……
新闻专题编导的创意——将《生化危机》电影的配乐与中国医院对甲流的诊治的画面组合起来,给我这个熟稔《生化危机》剧情的观众以强烈的认知不和谐。 “生化危机”是一个阴谋论,揭露了政府与垄断性生化研究机构遮天公司联手创造了一种席卷全球的病毒的事实,这种病毒致使大量民众转变成吸血僵尸。这部经典恐怖片/僵尸片的音乐亦十分经典,与这段电影配乐旋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女主人公瘦削的脸与刚毅的表情,杀戮僵尸后沾染的一身的鲜血,以及成群结队拖着残臂断腿面色铁青包围过来的变异者,以及灰色的天空与末世情怀。
以及,在一次模特大赛中,“当男模一个一个轮番走出的时候,背景音乐用的是《越狱》中以迈克和林肯为首的‘犯罪团伙’敞胸露怀群体走在迈阿密大街上时的音乐。”
我看电视的时间很少,但也可以补充一个实例:BTV的某个栏目片头,直接使用了去年起热播的一部美国科幻剧集Fringe(危机边缘)的片头,虽然通过影像编辑技术略作修改,还是让人一眼就可辨认。
中国电视媒体的类似行为其实是相当普遍的。这种行为存在若干问题:
首先,侵犯原创者版权。作为每年广告费收入数十上百亿元的电视台,在根本谈不上“合理使用”的方式下,使用这些尚未超出版权保护年限的影音材料,无疑是一种侵权行为。身为影响力巨大的媒体,应当在这方面给社会公众做好表率,而不是带头进行“山寨无罪,盗版有理”的活动。
其次,罔顾原初影音的意义和背景,随意进行Mix and Match(混搭),这在美学上或许自有其后现代风格,但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则是混乱而失败的。对于阅听过所引用的影音的受众,新闻节目或严肃报道想要传达的意义,会因为这些娱乐影音符号的引入,而被部分地消解或颠覆。
以及,当山寨成为习惯,混搭成为风气,也就进一步推动着新闻娱乐化、政治娱乐化、一切娱乐化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危害论者甚众,此处不再多说。
《 “中国电视媒体的Mix and Match” 》 有 56 条评论
请你换位思考一下。
你花了心血,靠着它吃饭的东西,被别人无偿使用。如何?
唉!
看了一下评论,让人真是担忧!
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产权意识的缺失。对无形的知识产权如此,对有形的产权也是如此。
可还有人觉得这不过是拿来用用。问题是人家有没有批准你可以随便拿呢?
在这点上我很同意你的观点,附上孔庆东关于“雅俗”的议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da3610100kmxr.html
版费?清朝早付了,还没收回来
本文不是讨论知识产权问题,请勿歪楼
呵呵,尽管我不能完全同意inquirer的所有观点,但对于TA最后一段说的还是愿意接受的。我在文章评论框前放的那段秦晖的话,“高调再高,苟能律己,慎勿律人,高亦无害。低调再低,不逾底线,若能持守,低又何妨。”其实也是自勉。
Mere critique is cheap. — agree
reasoning is the mainstay of the critique. True this article is weak in fully demonstrating M’s opinion(mere opinions, i think, is worse than absurd theories which have already pasted test of rational proof ).
Also, it is not polite to let inquirer post his/her articles just because he/she is an obj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