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CCTV.com,央视“3·15晚会”现场播放的卡通片:垃圾短信困扰“李咏”。记者 蔡代征/摄)
CCTV这次充当了社会守望者的角色,值得表扬。在一年一度的“3.15”晚会上,“分众传媒”旗下无线广告媒体子公司“分众无线”被曝光为垃圾短信重要源头(自称占据了垃圾短信“市场份额”的80%),以及泄露手机机主个人资料的罪魁祸首。在央视网站上可以看到相关报道(一、二、三)。记者们一共去了5个城市暗访分众无线的分公司和代理商,包括北京、西安、郑州、广州、深圳。
在分众传媒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财务报告:2007年第一季度手机广告营收为600万美元,2007年第二季度为1090万美元,2007年第三季度为1400万美元,同比增长298.9%。
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渠道拓展经理庞路斌:咱们数据库,现在总共有两个多亿的手机号码资源,中国的手机用户是五个多亿,我们掌握了整个全中国一半手机用户的信息。
……世纪众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直销部经理腾振兴:现在我们公司平台上,一天走一千多万条,高的时候两千万条。
精准分众(深圳)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王缙: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重庆、大连、东莞、惠州等十家分公司,每天的发送量是三千万条。
深圳市巨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业务经理徐利晓:最多我们这边,目前一天发6千万条。
郑州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晟:我们的日流量现在是两亿条。
Keso感叹,各大门户网站在此事件中“装聋作哑”。现在看来新浪、搜狐、网易都有羞答答的低调报道。所谓羞答答,是针对于门户网站们通常“唯恐天下不乱”的炒作手段,在这一几乎全民都是受害者的风波中的欲说还休状。但其他媒体、社区、个人blog已经是群起而声讨之。
分众传媒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表示并不清楚属下公司所为,这样的说法你相信吗?分众传媒给我个人的印象,一直就像这本科幻小说里描述的这个广告世界那样令人生厌。而名誉扫地的“分众无线”大约上市无望。迄今为止,在此事件中的资本力量并非猖獗到凌驾于民意、媒体监督甚至政策监管之上。
但请不要乐观太早。我们的社会太暧昧,潜规则太多,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太多。如果有一天,侵权害民的公司遭到严惩,行之有效的监管政策得以实施,公民的个人隐私得到制度性的保护,那个时候,我们再来鼓掌吧。
讲点个人的故事。自从买了房,手机上就开始经常接到来自不同的房屋中介公司的电话,问我房屋是否要出租或出售。我也曾问过它们,哪里得到我的电话?电话那头当然是支支吾吾不予作答。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出卖我的是房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对此类电话,开始曾说不卖、不租;后来就回答,已经卖了;再后来,直接说“你打错了”。但无论怎样,我已受到打扰。没有相关的制度保护,我哪里有任何应对方法呢?——最后我想到一招,是不是可以尝试注册个声讯电话服务绑定在我的手机上,打通就收个几块钱的那种,然后主动向房屋中介们提供这个手机号……
——说笑而已。以流氓手段对付流氓行为,以“群体暴力”应对“广告恐怖主义”,这样枪林弹雨、弱肉强食的社会并非我所向往。
又及:金钱的力量在这起事件中的唯一影响,或许是天涯社区的删贴行为。这位天涯IT版版主的倒霉际遇和愤慨控诉,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的戕害自由表达的实例——不论天涯社区的删贴行为是被人授意,还是主动摇尾向金主示好。如果我们承认多元与独立的声音的可贵,于此一例,更能看清拥有相对更为自由的言论平台的重要性,尽管自由的代价有时有点累人,但自由的滋味或许值得付出这一点代价。而作为web2.0时代以后的个人,打造并拥有自己的媒体,或许是高阶的媒介素养之一。从媒介研究和传播实践的角度,这或许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台湾辅仁大学的阿孝,自2004年起便一直关注新媒介技术与公民新闻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并已有专著出版,十分值得借鉴,特此推荐。
《 “广告想给谁看,就给谁看——分众无线广告语” 》 有 2 条评论
分眾無線太無恥了
应该严惩,国内法律太不健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