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黄很暴力”,进入2008年后在中国互联网上泛滥成灾的五个字,本月的google或者baidu热门搜索关键词应该会记录下这段历史。
简单交代,一个13岁的北京女中学生,在接受CCTV采访时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 CCTV新闻联播2007年12月27日播发这则新闻时在视频上配有真名实姓字幕。这五个字因为和“很好很强大”这个猫扑论坛流行语结构相似,迅速在猫扑、天涯等大型社区流行,随后进入blogger们的写作范围,引起更大反响。
CCTV播发这条新闻,无疑是与《互联网视听节目管理规定》的出台和即将实施有关,可以视作央视紧跟广电总局的指挥棒,忠实履行舆论造势的行为。只是可怜这位小朋友并未受到应有的隐私保护,由此成为无数人恶搞的对象。kuso+人肉搜索+语言暴力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在中国互联网上成为热门话题者的命运,但这次,污水和尖刀指向了一个13岁的孩子。她的痛苦感受,她的心灵创伤,她人生轨迹所受的影响,无人对此负责。
在blog圈中,许多人也将对CCTV、广电总局、中国媒体检查制度、中国互联网过滤屏蔽的怨念,倾泻在这个小朋友头上。也有别样的恶搞,KUSO的是所谓的主流媒体、大门户大社区及道貌岸然的行政部门。为孩子鸣不平的声音相对较少。和菜头算一个,他将这次的网络暴力比作“日寇对王二小”、“纳粹对安妮”,继而被尾随的评论激怒,认为自己的读者中有一部分人不要再来访问,甚至由清高而灰心,将自己八年的网络写作过程视为一堂课——终于学会了根本无需取悦读者,为了一部分人而刻意降低自己的思想与技巧,结果却是一场空。另一个是三表同学,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臭骂央视和恶搞的网民,以一种暴力,去还击另一种暴力。
女孩的父亲也在互联网上发出了公开信,希望网民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呼吁,让她淡出视野,该被批判和谴责的绝非是她。
用百度指数查一下“很黄很暴力”和小姑娘的姓名,结果如图所示:
很明显,这则电视新闻播发于2007年12月27日,百度上搜索的数据爆发于2008年1月2日~3日间(始于几个大论坛?),在1月6日再出现新的增长(因为blog圈的介入?)。再用google blog搜索试着查询这五个字,在1月4日之前都只有寥寥数篇,但此后则是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兴奋?取乐?谩骂?反思?理性?你选择了什么?
性情中人和菜头不是鲁迅,他的灰心失望与“彷徨”“呐喊”的绝望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映照出的,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残酷现实面前的又一次疲倦与叹息。但我们有何选择余地呢?你无法选择现实,无法选择出身,能选择的或许是自己的言行。所谓君子慎独,身处屏幕与键盘之后的“YOU”,你这一刻的所作所为,究竟令这世界更好,还是更糟?究竟在帮助他人,还是在伤害他人?
身为blogger,为自己的隐私和自由摇旗呐喊的时候,也千万要三思而后写,勿伤他人的隐私和自由。丧钟为谁而鸣?为我们每一个人而鸣。
《 “如是我闻:很黄很暴力” 》 有 3 条评论
在这方面,月光的表现很不好。
1. 首先公开隐私的是CCTV,Blogger的作用只是放大。
2. 我当然反对对未成年人搞什么“人肉搜索引擎”,但未成年人就不能批评嘛?Blogger们放大这件事表面是放大张小朋友,但通过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件事才会把这件事情的本质放大。
3. 互联网的娱乐性质没什么不好,最好别针对未成年人。
我不觉得这个小孩有什么可被批评的:因为她接受了cctv的采访?任何人有权选择接受采访。因为她说有些网页很黄很暴力?任何人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以自己的尺度标准,判断一些网上内容令自己不快。不知道那些批评她说假话、虚伪的人,如何从她短短几十个字的发言中推断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