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胡紫微大闹CCTV5改名新闻发布会,这成为07年12月28日在网络上爆出的大新闻,继“3377事件”之后又一次集中了广大群众的目光,让网络用户们不仅有机会满足探索事件背后真相的八卦欲,又可以有机会对与当事人相关的公共领域事件发表评述。事件的传播过程再一次证明网络的力量、和谐的力量、民众对一个突发事件的参与力度。事件本身也再一次说明这个时代的特征(诚如John Hartley所言):公与私难以区分,公领域与私领域纠缠在一起,公民身份与消费者身份合二为一。

今天又留意到一些英文新闻网站开始描绘或评述此事,将这件中国当局不希望过多宣传的突发事件传播到英语世界,并解读出其他意义。于是决定来记录两笔。本文标题借用imagethief的这篇相关文章

说“大闹”,其实不太确切。胡紫微不过突然出现在“CCTV-5”改名为“奥运频道”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出现在该频道诸位领导人面前,出现在出席这次发布会的记者们面前,出现在打算将王楠介绍上台的张斌面前,试图去拿话筒,在沙桐等人不甚激烈的拦阻下,在一名工作人员执着的赶撵下,忍不住出声道:“你们就这样对待一个弱女子吗?”她情绪激动,尚能自控,未能深思熟虑打好腹稿,话语也被一再打断,但还是讲了两件事:一、两小时前她得知她的丈夫张斌与另一位女子保持着不正当关系;二、她认为中国要借奥运之风成为一个大国,首先要普通人的价值观能够过关,正如法国一位外交部长说过,中国在没有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能成为一个大国。

第一条十分明确,大家由此知道张斌有了第三者,发生了婚姻延续期内的非法性关系。第二条看法表达得断断续续,逻辑关系不很强,后来被网络用户们所诟病:请问你究竟想讲什么?你的家庭私事和中国是否大国有什么必然联系?

此事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实况不可避免地被在场一位“同志”用手机拍下(视频中可以听到工作人员提醒“请停止拍摄”)。视频先是在国内的“土豆网”上播放,之后又被搬去国外的youtube,继续吸引大量访问者,避免被“和谐”的命运。相关文章在网络论坛里被广泛转载,引发讨论。在新浪删除了相关视频,某些论坛删除了相关帖子的情况下,youtube的视频依旧播放正常,并且成为当日最热门的视频之一,迄今为止有二十多万的点击(点击中大概不乏外国用户的贡献,也许他们被其热门性所吸引,点击之后面对中文不明所以,只好高呼一声“what‘s the fxxx!”-_-!)。鉴于在场的还有众多记者,闪光灯过后,亦有大量现场照片流落到了服务器在国外的网站上,比如这里。Globalvoice的Kennedy做了详细的英文报道,同时翻译了胡在视频中所说的话,以及某bbs网友的回帖。

Imagethief
上的相关文章在最后指出:

“尽管中国试图控制与奥运相关的新闻与形象建构,但这个突发事件表明,明年八月到来时候,任何一个人,只要有手机,就能成为报道者。”

手机、互联网,在这里看来,技术的进步确实具有解放性的意义,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更加快速更加无处不在而不可收拾。其实相关管理部门还是可以采取粗暴的方式在源头上控制事情的传播范围,比如曝光在场记者的胶卷,删除一切摄录工具包括手机在内的视频,每人发一个新闻通稿类的统一视频和照片,这从技术上做得到,为什么不这么做?或许可以解释为这些机构还缺乏快速反应能力,缺乏危机处理意识;似乎更可以解释为,现在的管理人员不再会采取这样粗暴干涉记者报道的方式,因为知道如果这么做就是一桩丑闻,在这个背后是观念的变化。

当然和谐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新华网的相关英文新闻只字未提此事,连张斌都没有进入新闻照片。当我在非.cn的google上搜索关键词“胡紫微”与“奥运”时,出来的第一篇是新华网湖南分站的相关新闻,点击进去则显示为网页现在不存在。

从用户接受方面来看,论坛用户对此事件的反应是多方面的、多义性的。有人将此解读为又一起“转正小三”事件,从社会道德观出发,认为小三因小四遭到报应,不值得同情。有人将此解读为电视明星的娱乐八卦事件,深挖当事人当年的女追男恋爱经历,深挖当事人的网志,深挖并试图弄清男当事人的原配是谁,现在的第三者又是谁,并曝光深挖出来的第三者的多张照片。有人联系上相关人等的更多八卦,表达对乌七八糟电视圈的鄙视。更有人立刻将胡紫微的发泄与她今年年中在北京电视台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联系起来,认为胡的“弱女子”意有它指,指向她因报道海尔售后服务的负面新闻而遭到内部打压排挤的职业生涯。网络用户之善于挖掘貌似私事的八卦后的属于公共领域的实践,已非首次。即使是八卦笑料满天飞的3377事件,也在后来演变成对于商业贿赂、权钱交易等黑幕的揭露。

胡紫微劫持了奥运议程,将公事变成揭露私事的机会。对她而言,这是一场很可能导致她婚姻事业双双破败的冒险,对她曾经爱过的男人而言,这是一场颜面尽失的批评,对奥运相关部门而言,这是又一个需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案例。当我看到这样的戏谑言论,说在奥运开幕式上要让武装警察把高官的原配都控制起来以防她们出来哭诉,不由为这个日益失去道德规范的社会而感到悲哀。


《 “胡紫微劫持奥运议程” 》 有 13 条评论

  1. 我个人觉得胡引用什么法国外交官说过的话没有某些人刻意解读的有那么多高深背景,而只是一个长期在中国电视圈打滚,而且又是一直在幕前以说话为生的主持人的职业病病下意识体现。

    中国电视主持人(尤其是皇城脚下的电视台——胡是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但凡能混到一定位置的,对着超过三个人的场面说话就一定是冠冕堂皇拉大旗作虎皮,从任何一件上寻找河蟹的角度来拔高事情本身的意义,这是职业基本功。

    在中国的电视上露脸的哪怕是普通人,面对镜头的时候也常常跟官方新闻发言人一样的口气,当然这有后期编辑剪辑的问题,但也有环境熏陶的问题,我们那些天天在电视上搭着或高或低的架子引导受众的主持人们“功不可没”。大气候如此,很多人都默认这是一种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的标准格式。而且胡据说本身就是个伶牙俐齿不让人的,这样的女人面对着一大群人(有媒体有领导)为自己的家事发飙,情急之中让她像个没文化的文盲一样骂街其实也挺困难的(多年的电视主持人生涯对她的措辞习惯哪有这么容易改?伟大的赵老师那种能在大雅与大俗语言风格中转换的毕竟是少数,而且赵的录音是偷录的,是私密的语境,换人多点的地方人家肯定不这么说话),但是又要尽量找到更猛的角度让自己更具道德的优势。

    所以她那么突兀的在一段控诉老公出轨的家事告白里把事情上升到国家的体面上来。老实说,这段突兀的搭配细想起来真的不突兀,如果你细想想这段话是出自一个一向很强势的国有电视台主持人的口。

  2. 上面那位“路过一下”的想法跟我蛮像的,我也觉得胡是主持人做太多,上纲上线的能力太强。

  3. 我太欣赏胡了 中国正是缺乏像胡这样的烈女子 把胡称为最敢作敢为的中国女性毫不为过 试问在中国普遍道德沦丧的今天 作为一个经常露脸的专业人士 有勇气出来向这个不公正 不道德的社会控诉
    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精神啊 这种真实的作为一个人的情感流露 现在的中国人真是太缺乏了
    胡说 这你还有良知吗? 这句话如果是暗指包子事件被翻案 那我就更佩服她了!

  4. to Kevin,我想你是以自己之心度胡mm之腹了吧。她的动机,她的策略,她的手段,都未必是你想的这样。

  5. 那應該是胡鬧吧!利用那個場合講自己的事.就算男方如事實所述.但受罰的為什麼是觀眾和主辦單位及中國人,丟臉丟到國外去.如果這樣可以的話.那張的前妻在離婚前.可以跑去她的節目鬧場罵她嗎.

  6. 到底谁有罪呀,为啥抓胡紫薇?张斌这不是犯了重婚罪吗?愣没事,这国家的执法大有问题,怪不得到电视台“公器私用”呢????

  7. 整个事件,张斌无非是做了一次替罪羔羊而已,胡紫微借张斌的婚外情将自己当初的正义却换来的不公平待遇就现场全部抛出去,家庭事业上的打击让胡紫微感到失望,对国家感到失望,对依赖的男人感到失望,在众人面前说出实话却将自己的事业丢掉了,对爱的人百般依赖却被爱的人抛弃,这样的心境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多理解胡紫微吧,我非常理解,并站在她这边。如今的社会,你难道不失望吗?

  8. 理解胡紫微,但她有点病态了,理解吧,被摧残的很重.

  9. […] 重要的不是期待网民素质在朝夕之间提高,开始为互联网贡献高质量文学艺术科技哲学内容——那是专业人员的份内工作,而是保障他们的选择自由,扩展他们活动的空间。过去一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平日无聊的网民在厦门PX事件、周老虎事件中的精彩表现;尽管在3377、斌薇案、“很黄很暴力”等事件中,网民们行为观点不乏分歧矛盾,不乏失当过头,但无疑又在中国公共空间的拓展史上再书几笔。2008伊始,南中国暴雪成灾,从论坛到Blog,亿万网民传递灾情、共享信息、开展讨论,你可以找到主流媒体不会书写或不敢披露的细节,可以发现宏大叙事不愿眷顾的视角和观点。不怕太琐碎,不怕很无聊,不怕犯错误,怕的只是万民同声,万马齐喑。 […]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