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书局的美丽与疑案(下)


书接上回,为何这家门脸小小的书店如此知名,蜚声世界?

有道是“知之为知之,不知问google,被盾问百度”。不用半小时功夫,就能对“莎翁与同伴”的来龙去脉略知一二,方知其盛名与传奇。不过网上文章,颇有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以讹传讹,需要多方阅读,交叉考证。

话说一战末期,一名美利坚女文青Sylvia Beach怀抱对巴黎的怀恋(年少时生长于斯),在30岁那年(1917年)自普林斯顿来到此地,并于1919年在塞纳河左岸开设一家英文书店,专售英美文学书籍杂志。因与奥德翁街上另一家书店老板Adrienne Monnier惺惺相惜,Sylvia两年后将书店搬到Adrienne对门,一时间文人云集。店名正是Shakespeare and Company,此处“company”不作公司讲,而是指天下文学同好。

——观者注意,现存巴黎圣母院对岸的“莎士比亚书局”,事实上与Sylvia所开书店无任何直接关联,也不在同一地点,仅仅承袭店名。后文再叙为何如此。

回到Sylvia和她的巴黎文艺圈。一战后巴黎云集文艺精英,除去咖啡馆的高谈阔论,S&C这样一个可以借阅书刊、发表作品、交朋结友的所在自然吸引了不少名人前来。美国作家海明威、庞德、菲兹杰拉德、斯坦因,英国作家D.H.劳伦斯,俄国导演爱森斯坦等人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海明威的《流动的圣节》更是对Sylvia不吝称赞,写她“那么愉快,那么热情,那么亲切”,还有那一排排顶到天花板的书架和满架子的书。

令得S&C在文坛更添光辉的,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Ulysses)因Sylvia的鼎力支持才得以出版面世。遥想当年,《尤利西斯》因被英美当局宣称“妨害风化、不宜出版”而令出版商敬而远之的时候,正是乔伊斯常常在傍晚拜访S&C之时,或许就在暮色下的满架书间,Sylvia下定决心帮助这位忧愁的天才作家,而不顾可能惹上官司的风险。1922年厚达732页的《尤利西斯》问世,付梓之前它已通过S&C在文坛激起千层浪,因此一面市便被抢购一空,不断重印。但不知是否因为缺乏出版经验和商业头脑,据说(至少美国国家地理的巴黎分册如是说)这部经典名著的版税S&C没有拿到一分钱,而是落入另一家出版公司的腰包。又据说,乔伊斯个人的感谢方式,是将这部书的校对稿,送给了Sylvia。

二战爆发之后,纳粹占领巴黎,犹太裔的Sylvia放弃了美国使馆安排她回国的机会,与珍爱的书店、朋友和巴黎共患难。1941年某日,一名德国军官因Sylvia拒绝卖他一本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Finnegans Wake),扬言次日将没收所有书籍。焦急的Sylvia与友人连夜将所有书籍搬离店面,甚至漆掉招牌店名,德军的确没抄走一本书,却带走了书店女主人。已经54岁的Sylvia在拘留所中度过了六个月,出狱后再也没有将书店重新开张,直到1962年离世,留下一本回忆录和这段传奇。

DSCF2160

光阴荏苒,转眼十余年。一位美利坚男文青George Whitman在40年代来到巴黎,后来用祖产买下赛纳河左岸一栋三层小楼——正是当今的“莎士比亚书局”所在地。说起这位乔治同学,亦是出身文艺世家,自称为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私生孙。1951年他开了一家英文二手书店,以法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Mistral命名。也是乔治性情豪爽好客,渐渐这里也成为新一代文人骚客、垮掉派、波波份子、上路青年们的聚集地。亨利·米勒、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詹姆斯·鲍德温、劳伦斯·弗林戈蒂等人曾生活与战斗在此处。劳伦斯后来去旧金山开了“城市之光”书店,而今S&C二楼房间门上尚贴有大张海报,不知是否为了纪念这段书友情谊。
DSCF2143

1964年莎翁诞辰400周年之际,乔治在Slyvia同意之后将书店正式更名为Shakespeare and Company。被继承的不仅仅是名字,更有老S&C的人文气息、浪漫情怀、乐善好施、醉心书籍和文化活动。数十年来,这里每周举办朗诵会和其他的文化活动,这家小小书店已经成为法国文化部认可的文化学院,所以在这里发表作品也不啻于进入文坛同侪的视野。
DSCF2152

更令人感动的是这里数十年如一日地免费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们。夜间背着包进入S&C,如果遇到年逾九旬的老乔治,他向你说的第一句话很可能就是:“今晚,你有地方睡吗?”然后递过房间钥匙。在二楼、三楼的书架间,散布十多张小床,曾经行走天下的主人深谙年轻人心比天高、囊中羞涩的处境,免费留宿每位来客。住在这里的除了背包客,还包括一些穷作家长期住在这里思考、写作或者闲晃,老乔治对他们的唯一要求是住宿期间每天拿出一、两小时帮忙整理店内堆积如山的书籍,另外长住的人应当交出一份生平自传,向其他人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据说这样的故事已经留下40000个。难怪老乔治也将自己的书店称为“风滚草旅店”:在风中翻卷奔腾的野草,在某一时刻来到这里又匆匆离去,散落天涯,却将某种回忆或情怀洒向世界。老乔治留在门头的箴言写道,善待每个陌生人,小心他们是乔装的天使。事实上,他当然不是为了贪图天使的报答或者害怕怠慢的报复,我想他是不愿错过接触全新心灵的每次机会、为世界培育文学激情的每个可能。
DSCF2146

DSCF2135

而今90多岁的老乔治已经退休,所以两次造访S&C的我们都无缘得见。接手书店的是他年仅20几岁的女儿:Sylvia Beach Whitman——是的,就是那个熟悉的名字。将近90年的岁月沧桑,从Sylvia到Sylvia,仿佛轮回一场。两个美国文青,为巴黎留下多少风流事迹,为世界带来多少文坛佳话和传世名篇,又岂是屈指可以数尽?
DSCF2138

DSCF2141

难怪,文青们不会忘怀这个名字,“莎翁与同伴”。莎翁只有一个,在英国,在中古;同伴却有无穷。如果你有机会去巴黎,不妨去那里造访,据说老乔治对中国人格外友善和热情。只是,我们何以为报?

p.s.豆瓣网的这个页面里有其他人的一些关于S&C的文章: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41516/

,

《“莎士比亚书局的美丽与疑案(下)”》 有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