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闲聊的意义


M生病了将近一周,从风沙天引起的季节性鼻炎经由咽炎一直发展到夜不能寐的支气管哮喘,我亦无心向学,陪伴之余随便翻看一些可以休息脑子的书。随手拿出林白的《妇女闲聊录》,从里面夹着书签的那一页开始,重新读起来。读到末尾,又翻到开头,读到夹书签的地方。思路由此连上,算是完成了第二遍阅读。

第二遍读,有些情节尚且熟悉,读来仍旧感叹或者发笑,有些则全然不记得,读出趣味。这是一本可以从中随便挑一节来读的书,因其十分碎片化,没有一以贯之的情节,意义皆在一段一段的描述中;当然最好还是从头读起,这样交错复杂的男女关系才会有头绪。被称为林白的突破之作的《妇女闲聊录》是一本以农村妇人木珍第一人称叙述而成的书,叙述农村的家长里短,被认为有极大的创新性。其实它并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给它找个精神伴侣的话,早年北青报轰动一时的安顿的“情感实录”无论在表达的形式还是叙述的真实以及带给读者的触动上都与此十分类似,尽管后者被纳入媒体的一种报道形式。而学界重新热门起来的田野志研究方法与此也有一定呼应,且不说林白在这本小说中的加工成分有多少,如果一切源自真实口语,那么从皮相上倒很像社会学田野笔记。

但这毕竟是小说。林白对木珍的叙述的介入,在我看来,乃是对如同汪洋般恣意的漫无边际的闲聊的剪裁和归类,让素材以干净利落(有时未必利落,重复性的叙述也是一种修辞)的样子按几条线索串起来,从而呈现意义。虽然小说中意义繁多,一百个读者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受,但这个意义的边界和框架是由林白来制定的。所以,几位文学评论家在此书的前言附录中以专业的语言追问“作者”的概念以及意义是否因此而模糊的问题,我觉得十分无稽。很简单拿纪录片来作对比,难道那些貌似完全不干预事件发展、“忠实”于纪录的纪录片导演们就算不得导演了吗?难道对素材的捕捉以及充满作者意图的剪辑不是创作么?

不管如何,这本小说是充满阅读趣味的,多年以后,它也会给后人一个解读当下的历史文本。全书读下来,你所能了解到的农村、农村的生产与消费、农民的婚姻与情感、农村在新时期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变动、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都是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以及网络言论完全不能给予你的。我宁可相信这本小说中所体现的生活的真实,远比经由当代媒介环境传递给我们的真实来得真实。它给的冲击力,有时是震撼性的。而这些冲击力往往只是藏在让你发笑的叙述的背后。

读此书前,我从来不知道农民在过年的时候会买一箱方便面回来作为年货。我也不知道那个年代,农村的计划生育不但包括给女人上环,还强制男人或女人进行结扎。做完结扎手术的女性痛得哇哇叫,被抬着回家并且骂上一路。而接受上环的女人却常常发现上环毫无效果,反复怀孕反复流产,让村子里其他女人觉得好笑得要死。乱七八糟到极点的男女关系,也许是本书最着重陈述的方面。令人骇然的是,在某些人四处抓奸的同时,也有大老婆、二老婆可以和平共处的案例,男人也可以坦然做乌龟养自己女人生的别人的小孩,原来余华笔下的许三观不是个案而是群体代表。在外面打工的人思想开放,未婚先孕、做二奶当小蜜,不但未受到太大谴责,还博得理解和同情,或者只是平淡的态度。任何人老死、病死都是理所应当。只要能弄钱,从来没有考虑过违法这两个字……

当然,木珍的叙述从来不包含反思,她只是叙述。这就够了。

我想到去年就开始的对妈妈的敦促,希望她能写下家族里的有趣故事,每次她的口述都让我听得入迷,我从未谋面的太公公在她的叙述中活灵活现,而外婆年轻时爽利泼辣的风貌也如在眼前。在那些琐碎的叙述中,有着无尽的意义和解读的空间。

,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