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与展望》(陈卫星)读书笔记
载《流变与走向:当代西方学术主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三个基础流派
作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传播学的学术基础流派在上个世纪40-60年代形成。
控制论(涵 盖了信息论),表明传播同时是过程和这个过程的基础,将媒介跨越时空后产生的多样化现象纳入一个图形:发送者-通道-接受者。(香农、韦弗的《通信的数学 理论》)涉及到信息、信息传递、编码、解码、再编码、冗余、熵等概念。在封闭系统中总是熵增,而发送信息可以减少熵。维纳作为控制论的创始人,提出了传播乌托邦设想:传播人(homo communicants)是没有躯体也没有内在性的存在,生存在没有秘密的社会中,他的存在通过信息和交换信息,新的传播机器使社会透明。控制论下的传播学的学术使命是研究事物的流量状态和动态中的复杂性。使我们在信息面前获得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
系统论要定义出系统的边界并把系统模型化,辨认出其中的重要因素,因素之间的联系,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主要分析工具是模型化和模拟化。80年代被指出其还原主义的不精确性。
经验-功能主义。在讨论与媒介的关系、与职业新闻机构、与记者职业群体的关系时有很强的解释力。根据卡茨,该学派的创始人有三: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和拉斯韦尔。拉斯韦尔提出5w模式,提出媒介功能主义理论,文化传递和社会继承的功能。思考的是原因-效果模式。对媒介的社会功能的研究是这个学派的一个重点。
结构主义方法论也对传播学的学术思想有深远和持久的影响。1)从文学作品的分析出发建立对叙事的结构分析。2)符号学分析。3) 福柯的全景监狱与阿尔都塞的国家意识形态分析。阿尔都塞:学校、教堂、媒介、家庭和镇压工具相比,是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目的是为了保证表现领域中象征 暴力的垄断永远存在下去。布尔迪厄把社会看作力量关系系统,意义来自于群体和阶级的交换过程。福柯提出两种社会控制模式:纪律封锁和纪律机制,前者是传播 的断裂,后者是控制的软性方法。
可以说,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传播学围绕三大奠基性流派基本成形:控制论、经验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
60年代对传播学学术思想产生影响的思潮
E.莫兰在1962年出版的《现代精神》中提出与经验-功能主义完全相反的大众文化社会学分析方法。媒介从经济出发,最后达到心理效果,中间存在不同水平上的辨证的动力,如生产-消费、消费-创造、投射-认同-移位等。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认 为效果、内容分析和受众分层的标准范畴大都来自市场研究,即在消费者的选择是明确的社会现象这一虚假前提下进行。其关注个体趣味的自由观念在现代社会中随 着自律主体的逐渐消失而全部瓦解这一事实。法兰克福学派包含不同立场:马克思主义的、萨特式的、无政府主义的、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贵族立场,目的在于分析 大众文化商品化的信息和被管理的信息所产生的效果。
社会心理学派介入,认为应该抛弃线性传播模式,提出两个假说:1)传播的本质在于关系和反应过程。其中提出一种是功利性的经济性交换的手段,一种是开拓可以共享的文化空间,是世界观。2)人的所有行为都有一种传播价值。只要是表达,就有意义,就进入传播。试图成为传播学理论的本体论表述。
麦克卢汉的学术贡献:1)传播中最本质的不是表达,而是媒介。2)技术决定论的思想运用到社会的文化分析中。3)乐观主义态度,主要是地球村的概念。
60年代以来传播学领域的新思潮
传播政治经济学批评。 面对跨国文化工业,表现传播中经常被隐藏的经济层面,其中包括跨国集团的形成、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支配现象、文化信息产品的跨国流动的战略意义和“文化帝 国主义”等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论的再思考,认为世界地理的中心地带、中间过渡地带和边缘地带之间的交换是不平等的、向心化、等级化。三点 值得注意:1)综合文化支配现象的分析、后康德主义传统的美学、大众文化社会学结合起来。2)试图避免成为纯经济分析。3)提出“信息传播新秩序”的观点。
语用学。研究语言行为情境,主观态度的介入;和话语内容比较,更注重语言行为的权威效果和象征有效性。
人种志传播学与象征互动理解。人种志研究焦点:某社会、移民群体中的特殊传播情境,包括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同仪式、媒介在家庭中的功能。象征互动理论:考夫曼的社会生活场面维度理论。
技术和调节社会学。考察技术终结作用如何影响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建立。
信息接受理论和媒介消费理论。
英国文化研究。其范围包括人种志、大众媒介、语言和主体理论、文学和社会、女权主义等。
传播学应该研究什么?
80年代开始,传播学思想的研究中出现了哲学,美国学者很少解释哲学基础,法国、德国的哲学流派开始对传播学展开理论咨询。
传播成为传播太多的牺牲品,太多的传播强加意义,是真实的确实,拟象的统治。传播不能使社会更清晰、更有自我意识,相反更复杂。
西方大国的电子媒介与新闻事件同步,用真实时间取消了真实空间,让不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处在同一个信息时间,对人们的真实感产生严重的真假难辨的问题。
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
列维《机器世界》:“社会的信息化成为一个计算的权力针对语言的符号标记。”文化是否可以被简化为智慧或计算?
总体来讲,起初美国学者占有学术垄断地位,60年代以后英国学派和法国学派有更多的理论贡献。法国著名传播学专家米涅教授在1995年的《传播思想》中提出:
1)研究传播技术应用和信息的产生及意义的产生的关系。
2)研究社会对技术的干预。
3)研究显现信息的文字形式和支配它们的概念以及它们实现的条件。
4)研究信息传播的社会、政治、经济维度,以及这些维度与新信息传播载体的关系。
5)研究调解过程中的变化。
如何在学术自治的方向上定位传播学目前在西方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
读后有感:
1)作为社会科学的传播学基础流派是否控制论、经验-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论?陈首次给出这样的提法,有待更多文献验证。至少前两个是研究视角和领域,后一个是方法论,是否可以这样搀杂在一起?有待看《传播学史》后做出判断。
2)所谓60年代以来的新思潮,除以前比较了解的政治经济学批评、人种志传播学、英国文化研究之外,虽能读懂、理解,但似乎仅限于此,没有任何启发。
3)结尾令人沮丧。米涅的5条依旧只是一个总结和梳理。
4)关于基础流派和传播新思潮中的一部分概括比较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