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华夏时报某编辑的“香格里拉车祸报道总结”


5月2日听说云南发生车祸,死伤者中有清华、北大学生,心便揪了一把。在偏远地方经历过事故,几乎要生离死别之后,对这样的消息便格外敏感一些,对当事者也格外心痛一些。

3日在网上看到北大身故女生的舍友发布的帖子,大意是说某报记者冒充该女生老乡混进她们宿舍,采访、拍照,后来她们才得知噩耗,她们严厉谴责这种行为。后来我也看到了华夏时报多名记者联合发出的稿件。个人颇为记者的行为不齿。今天,看到华夏时报一名编辑对自己报纸的“漂亮仗”的叫好和总结:香格里拉车祸报道总结 – 大尉 – 新浪BLOG。编辑说:

凌晨2:29,刘总发来一条短信“今天头条把京华毙死了,他们也派了4个记者采访,但没采到任何关键事实……”。我也刚看完京华的报道,确实爽了一把!过了一会,新京的报道也上网了。从他们的报道来看,我们拿到的云南几家媒体的稿子和图片他们也拿到了,所以京华连中两弹!

但,最有杀伤力的子弹,仍是咱们发射的。为什么?我们比新京强就强在了人性上!第一,我们有“令人羡慕的一对儿!”,很感染人的一段600多字的描述;第二,我们有清华伤者母亲爱子心切的一段“发飙”!在灾难事故中,如果只描述过程、分析原因、报道伤情,这个灾难是很难感人的,而我们挖出了灾难中的一对情侣,使得这个事件耐人寻味。而伤者母亲的表态也给这个事情打下了继续跟踪的伏笔。

人性?感人?很遗憾,我从该报上至老总下至编辑记者的兴奋之情中,看到的只是一次对读者眼球争夺战的胜负,只是工具性十足的一趟漂亮活儿,没有人性,毫不感人。

一场交通意外,十人中六人当场丧命,四人受伤。对于大众而言,知道死者的具体姓名,知道死者与伤者是一对分别来自清华大学的情侣,知道他和她的恋爱经历,没有什么意义。说实在的,看到这些消息,包括记者从她宿舍偷拍来的两人合影,满足的是我们的窥私欲望、娱乐动机、八卦天性。而报纸在做的,就是挖掘这些对于公共议题并无价值的东西来喂养读者们毫不高尚的欲望,像嗜血的苍蝇一样因读者群的扩大和广告额的增加而沾沾自喜。

更何况,除了目的上的丑恶,手段上也丝毫不见得纯洁,

两个人经过了我还不知详情的周折后都混进了学生宿舍,分别与他们宿舍的同学交流了2个小时,挖到了这对男女主角恋情的细节,给我们的报道增添了人性的色彩。特别要提的是,车东哲在摄影部王巍的指导下拍回了非常非常重要的图片,吴鹏在受伤同学的文曲星里找到了他父母的手机号,这都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简直跟公安有一拼。

这样的“英雄行径”被用于侵入普通人的生活,获取他们无意透露给公众、会给他们造成困扰甚至痛苦的信息,然后写出“感人”的“故事”来增加报纸销量,打败竞争对手。虽然报纸这两年日子不好过,虽然都市报的竞争到了白刃战的激烈程度,但这就是华夏时报的新闻伦理?这就是华夏时报的“荣辱观”?

在这个编辑的blog后面我看到了好几页留言,绝大部分毫不留情地把污言秽语泼向当事的编辑、记者、报纸,咒骂他们“没有道德”、“没有人性”等等。同时,就像近来的所有激起网络舆论热点的事件(张亮亮虐猫、踩猫录像、第三者铜须……)一样,当事记者的个人资料陆续被网民们搜索到并公布出来。我们可以看到混入女生宿舍的车姓记者,自己也只是1983年出生的年轻人,当她的简历、手机、住址、QQ号一项项被公布与众的时候,她有没有一种被侵犯的感觉?有没有一种面对一种无力反抗的暴力的感觉?有没有感到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但对自己感情和生活的影响已经难以消弭的感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知道这位年轻记者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会不会记得这次事件?

这种感觉,以前通常是由掌握着传播机器的大众媒体所施加于个人,因为相对个人,大众媒体及其记者编辑通常掌握了特殊的资源、工具和渠道。而如今,却常常被许多激愤的个人施加于其怒气所指的对象。后者被三联生活周刊起了个绰号叫“网络暴民”。不错,某种意义上,都是暴力,不诉诸于理性、制度或合乎伦理的方式的暴力。我个人难以简单评判,是否应该,或者是否能够“以暴易暴”。

只是时下有句流行语: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早日康复,走出阴影,好好生活。


《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华夏时报某编辑的“香格里拉车祸报道总结”” 》 有 8 条评论

  1. 对事情发生不是非常清楚,正在看……但对提出的观点留言表示支持!

  2. […]     与新京相比,我们还有不足。首先,到底死了几个北大清华的学生?这是当前我们最大的疑问。新京的报道是3个--“当地交警大队事故中队称北大两学生亡,清华学生一死两伤”,其中“杨振鹏  男  清华学生”,在我们的报道中他是“大连人”。他们的新闻来源是当地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和《迪庆日报》,我们的来源我记得是《都市时报》,很可能我们犯了事实差错,现在还不好说。。。。但必须借鉴的是新京的做法--发布的名单下紧跟人家的媒体名字(以上名单由《迪庆日报》提供,未经校方证实),这样即使错了也问题不大。其次,新京这次的制图确实挺牛比,比事故现场图片还惹眼。 下面这个是清华一个学传播学生写的博客https://ohmymedia.com/2006/05/04/621/ […]

  3. 这又何必呢?对于这种突发事件,传媒拼的就是“料”,人性?反正死的不是我。02年吉林市大火,烧死53人,境内外百余记者现场采访,医生介绍情况,似乎只有一家媒体提问,简单的问答之后,医生要去给伤者看病(至少医生自己是这么说),那记者却不放,依然要问,下面美问道问题的记者大概不太高兴,便说:医生要去看病了……那记者却道:我还没问完呢!下面记者对曰:那你也要让医生看病啊……那记者却质问道:你哪个单位的??后来别的记者打圆场,这事也就完了。最后从那记者服装和设备看,似乎是央视……
    记者采访,是他的工作,在内地目前的新闻体制下,你能要求传媒做什么?宣传工具罢了……同城媒体之间,尤其是都市报,拼什么?社评??政经??拼的就是“独家”和出位……内地的传媒圈只不过是自娱自乐,作者又何必搬出人性呢??

  4. 知道华夏时报的总编辑是谁,就不难理解这家报社编辑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准了。华夏时报的总编辑就是水皮老虱,一块水得不能再水的皮。愿华夏时报早日关门。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