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上听某校教授、也是某媒介监测机构高层和资深电视策划人讲座。题目是中国电视媒体跑马圈地、发展现状与策略之类。他毕竟是浸淫多年的圈内人士,且日日身处实践前沿,所以介绍了不少实在的数据和情况,包括央视和各省级卫视近年来覆盖率、收视率的变化及原因,对未来趋势的分析等等。在如体育、新闻、少儿、音乐、影视等多个方面,央视仍占据绝对优势且将进一步扩大其强势地位。对其资源的保护性政策不仅是既得利益那样简单,而且涉及政治上的考虑和需要。他也讲述了许多操作战术层面上的事情,例如如何建设频道,如何编排栏目等,结合他给中央台、湖南台等做的具体策划的事例,讲的比较实在。
最后他开始讲起超级女声这个与他有莫大关系的火热节目。据称此君在超女孕育阶段便已介入其中,并对其一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因此看得出他也颇为其成功而自豪。他谈了很多“内幕”,包括如何控制比赛结果,如何制造矛盾和不公平以激励短信投票,如何雇佣一个网络编辑化身为“湖南卫视工作人员”在网上“揭黑幕”、“爆消息”,以至于多么成功地“花了几百万却让全国媒体做了价值上亿的宣传报道”,如何将晚间新闻的报道“变成”可以卖好价钱的企业广告……
这些事情此前多少曾有所耳闻,今天只是从当事人口中得到确认而已。但看到台上人眉飞色舞满面春风,台下人一脸仰慕如获至宝,心里颇不是滋味。
这是个享乐娱乐瞎乐的时候,这是个成功学盛行的年代,这是个拜金的社会,以赚大钱为荣以没钱挣为耻。嗯,或许我太迂腐,但总觉得尽管媒介不可能是三贞九烈,也仍不能容忍对媒介肆意玩弄操纵,一再撕掉层层遮羞布,突破伦理和操守的底线。以制造假新闻为荣?以有偿报道为荣?政治力量已经阉割了新闻自由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商业力量也要继续狂欢,甚好,甚好。
成功者展示着:为了金钱,可以这样做,我们已经这样做,你们应该这样做。
你会选择怎样做?
听着电影Trainspotting的soundtrack,轰鸣的电音中传来伊万漫不经心的英音独白: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big fuckin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k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the fuck you are on a sunday morning. Choose sitting on the couch, watching mind-numbing, spirit-crushing game shows, stuffing junk food into your mouth. Choose rotting away at the end of it all, pishing your last in a miserable home, nothing more than anembarassment to the selfish, fucked-up brats you spawned to replace yourself.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ose something else.”
《 “What is your choice” 》 有 6 条评论
[…] 更早一篇:What is your choice 四月 15, 2006 on 2:13 pm […]
传媒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让人觉得矛盾的因素,那么谈何发展?只是无奈的是,在传媒发展道路的抉择中,你我没有决定权。“尽管媒介不可能是三贞九烈,也仍不能容忍对媒介肆意玩弄操纵”这句话很像从大学生口中听到的原则论,但是当你知道自己对这样的事实已经无力回天的时候,你就只能接受了,不是吗?”what is your choice?”maybe we cannot choose from the beginning.we just wish we can choose something else,but we have already choose acceptance.
to helen,如果你就是“玩弄操纵”媒介的行业中的一员,那么你的话当然可以理解。立场决定了态度。如果你也只是普通媒介受众/消费者的一员,这么想就未免可悲。人人都选择acceptance,那么即便不是共谋也算推波助澜。即使我无法全盘拒绝,至少我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拒绝,能作出有限的批判。对消极的人来说,人类社会永远天经地义是他/她现在所看到的那个样子,但他/她却没有理解,之所以现在是这样,是因为一直以来各种不同力量、观点、立场互相抵抗斗争妥协的结果。
那么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受众,我究竟有着怎样的选择权来与之斗争?就拿超女来说,我们是可以从一开始就选择全盘否定,让这个节目的“黑幕”无计可施?还是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就判断出真实和虚假来“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当我们认识到或者意识到这些“黑幕”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之前不知情的情况下推动了它的成长,那是不是当初的参与和接受,就只能被定义为“不是共谋也算推波助澜”了呢?如果你说“是”,那好,这个罪名我们背。的确,我们可以在得知真相以后选择不再收看第二年的超女,那么在这个节目行将就木的时候,是不是那些“一切向钱看”的传媒人士就无动于衷、坐以待毙了呢?他们如果开发出新的节目或是其他方式来达到他们同样的目的,那么受众是不是也需要时间来鉴别和判断呢?那么这段“纵容”它发展的时间是不是也改归纳成“不是共谋也算推波助澜”呢?如果你说“是”,那好,这个罪名我们也背……我们是受众,我们的主动势必会有一定的滞后性,那我们是不是都在反抗之前选择了接受它存在的事实呢?难道这也算“不是共谋也算推波助澜”吗?
再说你的“斗争”,是像你我这样赤手空拳地“激昂激昂文字”,还是干脆揪出那些“幕后黑手”杀个片甲不留?你也在等待大家都意识到这个现实后才能群起而攻之,你也能感觉得到你的力量多么微不足道,那么在此之前,你是不是在小规模反抗的同时也只能接受了它的存在呢?当然,这是被动的!可这就是现实啊!
最后,我对传媒一点也不悲观,不然我不会选择跨专业也要走这条路!不是为了成为“玩弄操纵”媒介的行业中的一员同流合污,也不是为了用一个愤青的态度在抨击中不承认接受了“不合理”,而是我相信任何事都遵循“邪不胜正”的规律,传媒也一样!
(PS:在传播学领域,在我还没有达到你这种造诣前,其实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我只是告诉你我所坚信的东西,还有你作为介于“传媒人”和“普通受众”矛盾身份下所忽略的事实!如果我说的不对,请原谅,也乐于接受批评指正!)
Helen,很高兴看到你的回复。说几点我自己的想法。
1.从你上面这番话中可见你并不是选择完全的acceptance,而是保持了警醒和批判意识,在媒介接触过程中去判断和辨别。你在问自己,作为普通受众,我有什么的选择权?很好,看起来,你也同意,不能无限制地容忍“对媒介肆意玩弄操纵”。
2.你第一个re文的逻辑大概是:传媒的发展过程必须要有矛盾产生,否则无法发展;受众对传媒发展道路没有决定权,因此只能接受。但这次你说的个人力量之有限,受众认识之渐进,这跟你最开始的观点不是一回事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跬步至千里……媒介素养运动,以及一切社会变化过程都是渐进的,因个人之渺小或变化之微弱,便认为可以完全不作为,是不负责任的。
3.你说的很对,任何对媒介内容的抵制斗争,都是以一定的接受为前提的,因为不去接触媒介,谈何批判。世界本就是妥协的产物。但有否自觉意识和自由意志,是至为关键的。
4.很高兴你不悲观,并且选择这条路(研究?从业?其他?),并且认为“邪不胜正”是事物必然规律。尽管我未必认同。
5.具体到本文,并非学术研讨文章,本来就是愤青在发泄他的怒气:) 因此,完全谈不上“造诣”之类,否则贻笑大方。但起码,它引发了你的思考,和我的再思考。欢迎讨论!
(我先做个估计:我觉得你一方面还没有脱离象牙塔,一方面已经思想成熟,不是个博士生,就应该是个博士后吧?只是一个猜测,姑且算是吧,为了后面好称呼。)
1、我从来没有说过要对这样的现象照单全收,学长你要看清楚哦,我写的是“we have already chose acceptance”,这一句话你的第3点“任何对媒介内容的抵制斗争,都是以一定的接受为前提的”似乎已经认同了。而你说的“不能无限制地容忍”其实也只是意识上的抵制,意志转化为行动还是一个飞跃性的过程,也就是大家没有“揭竿而起”之前,停留在意识层面的东西,我不认为这具有多少抗争的力量。
2、3、如果你认为“意识上的批判,实质上无奈的接受”已经可以称得上负责任的话,认为只要“有了自觉意识和自由意识”就是我们可以标榜的良知的话,那么OK,我认同你的“批判”态度。(我妥协,也是因为是你告诉我“世界本就是妥协的产物”。)
4、(终于可以不再反驳别人的观点了,还是温和一点好!)接下来回答问题:我是很想申请glob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生,只是目前还处于“做梦”阶段。看多了我的reply,学长也应该看得出来我只是个门外汉。虽然这段时间传播学的书看多了会有点郁闷,可是你的博客却是个感觉很轻松又可以学到东西的地方,不过在这“思考,再思考”还是满累的。其实我也不是没有遇到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事情,但是我宁愿让自己相信“邪不胜正”,虽然有自欺欺人的嫌疑,但是这样才能让人生活得更有希望。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偶尔选选后者也是有道理的!
5、我并不是针对这篇文章来跟你谈“造诣”,而且我当时就的确觉得你像一个大学生中忧心忡忡的“愤青”,估计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我才能插两句嘴。而之所以说“造诣”是因为看了你博客上其他有关“学术”的文章,觉得你不是个传媒研究方面的小人物。虽然不知道你的“再思考”有没有得益于我的评论,但是我已经觉得“是”了,那就“是”吧,起码给我一点小小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