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了《财经》关于南方都市报经济案一审判决的封面文章。《财经》封面:舆论关注已久的《南方都市报》案一审开庭� 从这篇文章里可以读到一些东西。一方面,通读全文,《财经》其实只是对控辩双方的观点和证据做了分别记述,可以说看起来是客观中立的。但为什么会给我一种偏向南都且为之辩护的感觉呢?想了一下,或许是因为其他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的报道中基本只有判决结果以及“罪名”的陈述,这样一种失衡报道的大生态环境,使得客观中立的报道反而显得有点偏向性。这就好比一些对比造成的视觉错误,比如这个 不可思议的图片欺骗了你的眼睛吗 一样。相比之下一些倾向性更强的文章就很难发出来了,例如 质疑“南都案”一审判决(外滩被撤稿件)
另一方面,已经投入市场竞争、全面商业化的媒介,其管理体制、机构制度等依然陈腐,“国有”“公有”所导致的弊端将在今后的媒介企业的经营和分配中更多的显露出来。
同时,对这个判决,在互联网上洋溢着骂声。一贯痛恨贪污腐败的中国人,对这两个“贪污”“行贿”者同情的却大有人在。原因何在?我向对广州报业熟悉的圈内记者朋友印证的结果,他也说据说与南都报道孙志钢案件有关。
事情的真相如何,其实严格来讲我们是无法确证的。已经有很多权威官方媒体说假话的事实先例,同时对于传言的真实性就更不可考。其实对于一切事件我们都通过媒体认知,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的真实——所以如果要做一个良民,一定要对任何事情都抱有见怪不怪的态度。
假如,只是假如,死者已经带来了整个中国政策法规上的改革而揭开真相的人却因此被打击报复,假如,第一个勇于揭开sars危险真相从而为千万中国人生命安全做出或多或少贡献的人被从历史中抹去,那么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历史是可以相信的,还有什么“真相”是可以不被嘲笑的。
哈哈,幸运的是,这都只是假如嘛,不要紧张,继续游戏。
还是上面那位记者朋友,和我讨论blog的时候说,其实他曾经想过把采访中很多写不了发不了的东西blog上去,但是你也知道,呵呵,我们不是英雄,我们还要吃饭和生活。
但是郭光允也不是英雄,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他没有说太多豪言壮语或者党员的伟大责任,只是说程维高已经逼得他没有退路了,所以就咬牙搞到底吧。
今天浏览中偶尔又发现有人引了我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PLEASE GAME YOUR BLOG, NOT OURS’,不过看了让我哭笑不得,这些老兄连反语也看不懂,真是耿直的愤青哪。跟贴解释了两句,作罢。
同时又在想,网络到底在发挥什么作用呢?马克·波斯特在总结电脑网络交流对社会影响下产生的改变时曾经说过:“从1789年的巴士底狱到1968年的索邦大学,人民走上街头,形成动乱,这种形象可能不会在21世纪以及以后重复了。”呵呵,就如同早期传播学研究者对媒体的忧虑那样,网络会不会让人们轻易的愤怒、从众,在家灌水然后以为自己参加了革命改造了社会?我想我已经慢慢过了愤青的年龄,从一次次社会前进的倒春寒中了解现实的曲折和改革的渐进。所以看《银河英雄传》时,我会比较认同杨威利那种反对以一切主义的名义,把普通大众卷入流血、动荡和痛苦之中的观念。伟大和崇高也不能强使人牺牲掉自己的幸福……不过这一切也都没那么简单能说清楚,这时候就发现辩证法好使了。
《新京报》登了篇文章,还是关于言论自由和公民权利,防行政权力滥用:网吧装“实时查屏”监控软件,涉嫌侵犯公民权利 我似乎去年在sjc贴过类似的文章。国务院新闻办最近好像要发表2003度我国人权报告,我想这样的事情应该只是个别情况,希望将来越少越好。
另一篇还是关于wiki百科的报道 自由知识革命从自由百科全书开始。这是我第三次在blog里提到这个网络百科了好像,看来它也越发的热门。这是属于未来的理想主义的产物啊。
RSS,BLOG的精华所在之一,来,给和我一样的技术盲科普一下 RSS带来个性化服务 将改变未来搜索的形象 RSS:2004年互联网上即将到来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