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化媒体

网络相册解决方案: Flickr、又拍网、好看簿

随着“人手一机”的数码摄影时代的到来,如今几乎人人都有成百上千、容量过G的数字图片想要发布到互联网上,为了和亲朋分享、记录生活点滴、或是秀一秀。对于blog写作者来说,应该把内容中大量的图片放在哪里?或者说,你选择什么样的网络相册/在线相册?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而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将照片上传到专业的网络相册/在线相册服务网站上。
2、将照片上传到自己购买的虚拟主机、服务器空间上,并用相应软件自建相册来组织和呈现。

3、将照片放在各BSP/门户网站的存储空间中,例如新浪、搜狐、网易相册、百度空间、msn live space、QQ相册等。

对于第三种选择,我个人很不喜欢。原因是,这些BSP/门户网站的照片存储服务缺乏足够的开放性和自主程度,其呈现和使用也有诸多限制或不足,存储空间也很有限。存放在上面的照片难以整体搬迁、外链引用有限制、RSS里看不到……从长远来看,给你带来的麻烦可能更多。

对于前两种选择,应该说各有优劣,可以按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

第一种,使用专业网络相册/在线相册网站的服务,有强大硬件保障、技术支持,有良好的浏览体验和用户界面,其应用与维护对用户而言几乎没有技术门槛,其免费账户基本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使用需求,而收费账户则会带来更好的服务。同时这些网站都强调分享和社区的概念,具备“以图会友”或同好交流、拓展社会网络的功能。

第二种,优点是更为灵活与自由,例如可设定不同照片的不同访问权限,使用上没有任何人为限制,将来整体搬迁也由自己掌控,如果使用固定域名建构相册,搬迁后也不会影响以前在BLOG、论坛中的引用链接。但相对而言,成本和门槛都更高,网络技术、购买域名和空间的费用、软件安装和配置等,都可能成为普通用户面前的障碍;虚拟主机的访问速度和稳定性、自建相册的浏览体验、和其他用户的互动性和社会性等均无法与第一种选择相比。因此,大多数人还是更适合第一种方案。

对于第一种方案,我推荐我自己使用过的三个网络相册/在线相册网站:Flickr、又拍网、好看簿。

flickr logo Flickr.com。这是全球最知名的网络相册网站,后来被yahoo收购,资金雄厚,技术很强,创新很多(其中不少成为了网络相册的行业典范),用户数量巨大且来自世界各地,浏览速度和体验都不错。可以上载视频。免费用户储存空间无限、每月上传流量限制是100M;收费用户一年24.95美元,可获得无限上载、存储空间,无限相册设定,丰富的统计功能等。我从2005年1月开始使用它。

其问题在于:1、免费用户在网站上只能显示最新200张照片(已引用到blog/论坛中的仍可在blog/论坛页面中显示),而且只能建立三个相册,无法提供原始大小图像下载;2、对于中国大陆用户而言,Flickr的部分服务器曾被屏蔽,今后仍有可能出现长期无法正常访问的风险(Flickr至今仍只有繁体中文界面,不知与此有无关系)。

yupoologo 又拍网。它刚刚迎来自己的三周岁生日,并发布系列更新,开始正式推行其VIP收费业务及新的网站政策。具体而言,现在有普通VIP(大众,进阶,达人)和网店VIP(创业型,经济型,实用型,精英型,全能型)共七个不同类别的VIP产品,区别主要是每月上传流量和外链流量的不同,以方便用户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网店版则是为淘宝店主等商业用途设计,有一些特别限制)。具体见又拍网自己的说明

我使用又拍网有两年多的时间,现有照片3500多张,浏览量62000多次,是我目前主要使用的相册。我的使用体验是,l和Flickr相似度高,服务稳定(没有像有的国内网络相册一样倒闭,日常访问几乎没遇见什么毛病),限额合理(免费用户61M每月的上传流量,存储量无限,相册无限),速度尚可,界面简洁美观,功能齐全多样,开放API,有上传客户端、一键搬家(搬入)工具等。前一阵Yupoo准备收费,而在免费用户外链图片上加广告,因此被许多人批评;但难能可贵的是,又拍的团队能迅速听取各种意见,调整运营政策,例如广告形式的变化,例如VIP产品的细分和不同定价等。对于“永远beta”的web2.0公司,这样的灵活与虚心是很重要的。

yupoo vip——说句题外话,我支持网络相册/在线相册网站在免费基础上实行收费服务。原因很简单,合理价格的收费,对于用户而言是可承受的,对于缺乏盈利模式又很耗资金的此类网站,则是生存和发展之必须。作为普通用户,我们也不希望自己长期使用并感觉不错的网站,因烧完风投又无法盈利而倒闭吧?要抱怨又拍网不提供直接右键拷贝图片地址外链到论坛的方法,不如去抱怨为什么你要灌水的论坛不给你足够大和方便的贴图空间;而那些因又拍网不允许自己在淘宝店里免费引用图片而叫骂的店主,则更是有点不讲道理了。

现在又拍网的VIP用户,最便宜的那类是每年60元(6月30日前购买的话是30元),考虑每月5元人民币能换来的服务,我觉得自己可以接受。另外,今天我还在又拍网三周年庆的“砸蛋活动”中抽到1元1个月的“达人”VIP,正好先试用一番。

国内网络相册服务网站面临的监管风险或许会成为用户的风险,但我们只能祈祷认真经营的网站们平安;“先审后发”给网站和用户双方带来的不便,也只能忍受;另外,一些新闻时政类的不和谐图片、色情/艺术界限模糊的图片,恐怕难逃删除的命运。

haokanbulogo 好看簿。又一家国内网络相册/在线相册网站。不过或许好看簿的大野狼同学未必同意我的划分,按他们自己的定位,好看簿是“图片博客”。

一方面,好看簿承诺用户“照片无需压缩,批量上传,支持外链”,“在2010年1月1日之前,好看簿承诺对用于个人用途的带宽和存储空间不做任何限制”。应该说相比其他相册服务网站来说,是目前最为慷慨的一家。另一方面,好看簿给用户的体验确实和flickr及国内的仿flickr网站很不一样,更强调“故事”、“活动”、“社区”等概念,能看出他们将用户留在自己网站、加强用户互动交流共享的良苦用心。而结合录音功能,上传ppt功能,好看簿在教育这一主题和应用方面,已经颇具特色。同时,这种以“故事”为单位,图文并茂,讲究图片及其描述在每个故事中的“顺序”与“连贯”的形式,也非常适合写作游记或活动纪实。

粗略概况,我觉得从易用性上说,好看簿比类flickr网站要复杂(有初上网者觉得难上手),比传统的blog贴图要简单(毕竟所谓图片博客,你既要有blog,又要有相册,还要会将它们结合起来发布)。它能抓住哪些人群呢?它又能不能在完全免费的这几年中生存和壮大,并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呢?我还是颇为期待的,期待的原因,恰是因为它跟其他相册网站的不相似,而我希望中国的互联网能更多一些创新而不是抄袭。

顺便说一句,好看簿的推广也有点新意,它的创始人直接给众多个人网站发信联系,征得同意后直接投放广告(update: 08年9月起这项推广活动已停止)。

至于国内其他一些专业网络相册服务网站,我没有使用过,因此不发表意见。另,最近一位摄影师朋友对我表示很不喜欢“巴巴变”,原因是它“太像”Flickr了。见仁见智吧。

至于第二种方案,用自己的虚拟主机空间自建相册,容我另文再述吧。

分类
社会化媒体 媒介|传播

Youtube和Flickr上的英国外交部

英国外交部,全称为“外交及联邦事务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Foreign Office,缩写为FCO),为专责推广英国海外利益和外交事务的英国政府部门。 其问责官员——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或外交大臣/ 外相)是首四位名望的英国内阁大臣之一(据维基百科介绍)。

查找资料,撞入英国外交部网站。在首页最显眼处赫然见到YouTube和Flickr的图标。它们分别链向英国外交部在这两个世界知名的web2.0网站上的页面:www.youtube.com/ukforeignofficewww.flickr.com/foreignoffice。FCO的首页说:我们的部长、大使和工作人员们,会从世界各地添加新的视频和照片,你可以评论和订阅。从Youtube的“个人”档案中你可以发现,英国外交部是在2007年9月18日在youtube上注册该帐号的。

作为堂堂不列颠的重要政府部门,难道没有财力和技术自己建构视频和图片发布平台?为何“屈尊俯就”在两个美国商业网站注册帐户发布信息?

我个人的观感是,不论“宣传”也好,“公关”也罢,为求信息传播有更广泛的覆盖面、更良好的效果,除了过去日常的新闻发布、接受采访、媒体关系外,英国外交部亦在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不仅仅是建立自己的网站或曰官方权威媒体,而是主动奔赴全球用户最趋之若骛的热门网络应用前沿,以亲和的姿态+权威的身份参与到这样的“全球公共领域”中去,让自己制造的一手的信息直接和受众见面。

英国外交部也开通了自己的官方blog, 上至部长David Miliband,下至新来的大学生Sarah Russel,以个人身份亲笔写作blog(从我阅读的几篇来看,没有捉刀的迹象和必要)。外交部网站首页上写着:更多地了解我们的部长和工作人员都在想什么、干什么,留下你的评论,看看我们的bloggers吧!

这些举措,对于营造开放、透明、合作、服务的政府部门形象应该颇有帮助。长期保持这样的姿态,已是工作的一部分。更因此获得有信誉,亦有人情味的信息发布平台,当危机或紧急情况发生时,便可派上更多用场。

我是政治学的外行,但从一个新媒体老用户的体验出发,在信息爆炸的众说纷纭中,更容易被信任、理解和认同的,通常是那些长期经营、建构有良好形象和人际网络的说话者。民众和政府的关系,当然不是普通草根用户之间那样简单,但web2.0的浪潮,会否也正改变着长期使用者们的思维和认知习惯,使得他们或多或少地挪用人际关系的原则,来思考个人与团体、与企业、甚至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与之对照鲜明的是Youtube在中国大陆的无法访问状态。这是明智的管理办法吗?下面是一个例子:

Tibet WAS,IS,and ALWAYS WILL BE a part of China(西藏过去、现在以及永远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由用户(据称为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无法考证)自行制作并上传的视频,主要由多幅静态图像+英文文字说明构成,列举一些证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在此不对相关事件和观点做任何评论,单纯来看数字——你可以看到自从该用户3月16日上传该视频以来,不到3天时间内它已经被浏览超过一百万次,观看者留下了近七万条留言。

(2008/03/23 update: 据“德国之声”报道,这个视频的作者是生于西安、15岁移民加拿大、现年21岁的“情缘∮黄金少”。该报道标题是:西藏问题引发网络“世界人民战争”。此时该视频浏览量超过150万次,留言9万多条。)

我不知道CCTV-9的相关新闻在海外能否获得同样的收看人数,也无法考证外国观众在youtube上看这段视频和在电视上收看CCTV-9时的心态有何区别,又或者,这百万人次中有多少人是根本/很少看电视的。但是它的影响摆在这里。

或许有人要假设:那些和上述视频的观点截然相反的视频,不也同样可能产生巨大影响吗?问题在于,这个辩论的平台、传播的空间,现在对于两亿中国大陆网民近似于不存在;但对于为数更多的外国网民来说,在他们最日常接触的新媒体平台上,将基本无法听到任何来自中国大陆普通人的声音。这样的集体失语,是主动放弃话语权?是出于对国民的不信任?既然日日抨击西方报纸、电视、广播传媒之不公正,为何又要将这新生的“阵地”与“领域”拱手让人?

顺便说一句,英国外交部网站首页,“今日新闻”里部长和外相接受媒体采访中谈及西藏问题,抛却圆滑的外交辞令,简直就是中国政府的说客了。在我这外行眼里,当下的中英关系似乎如胶似漆啊。

分类
社会化媒体

图片快乐共享,快来加入flickr群组!

flickr是当今最为流行的图片共享网站,但一直到最近才注册,更一直到这两天才开始使用。虽然还是一个菜鸟,但是已经开始体会到它的妙处,希望和大家分享。

首先它的服务器在国外,但上传下载速度都挺快的(当然,习惯了校园网内动辄500、1000K网速的朋友不会这么想:P)。注册是免费的,一两分钟搞定,允许免费帐号每月上传10M以内图片,对于菜鸟来说大约够了。我猜想付费升级帐号后将享有更多空间和功能。

它允许你拥有自己的图片共享(相册)页面,自动生成了大图片不同尺寸(从75*75到全尺寸)的版本供你使用。除了用www方式一次上传多张图片外,还可以使用它的插件工具、email、手机等方式上传。允许给图片设置分类、标签等便于搜索和管理,设置为公开、私密等属性、选择是否允许评论,评论可以用rss订阅。还能直接将图片用于blog(但目前好像仅包括一些大的国外BSP如blogger.com)。下图就是引用了我的flickr共享中喜欢的图片:

Peanut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光这些好像没啥新鲜的,最多是方便搜索。但群体(groups)相册功能的引入,使得它产生了新的内容汇聚可能。

你可以方便地创建或者加入任一个groups。Groups可以做什么呢?

任一成员都能把张贴在自己相册里的图片送到Group里面去(实际上它只送去了个地址链接而不是把服务器的图片又复制一次),使用Flickr的 Organizr功能即可。它支持直接在www页面上进行鼠标拖放,而且鼠标放在图片的缩略图上时图标放大的效果很像Mac机的OS :)。请发挥你的想象力——

Group的汇聚,可以分为人的汇聚和内容的汇聚。

人的汇聚,例如大家最常用的同学录相册,你可以将自己相册中关于风光、个人生活或者搞笑图片啥的跟你的同窗共享;怕被外人看到?可以设成仅成员可见嘛。经常一起出游的一群朋友,可以将其乐融融的瞬间放进Group;宠物版的人,可以将自己的猫狗鱼鸟乌龟的玉照传进Group……不用怕乱,因为可以方便的分类和标签。感觉人的汇聚特别适合BBS各版面为单位的使用,啥beauty啦food啦K歌啦宠物啦都不妨把群体相册开起来,长期积累也是种资源。鹊桥、single啥的,不妨借此搞搞联谊征婚啥的,最好把图片设为成员可见。

内容的汇聚,可以是完全不相识的人,因为同样的主题走到一起来。例如“苏州风光”、“湘西凤凰”、“清华生活”、“乞丐”这样主题的group,完全可以由全国各地的Flickrer来参加;另一些主题则有可能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与参与,例如前段时间的“手护东南亚”(Hands to S. E. Asia)。另一个例子是schee.info提到的利用Flickr為聚會做準備。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做类似“北京博票记”、“中国贫困农村”的group呢?

内容汇聚的group,可以帮助你找到你感兴趣的图片(来自各种各样的人),或者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以及达到某种传播和呼吁的效果。

这都只是最基本的想象。起码,我可以动员MW把她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搬到相册里去,有谁愿意一起来做一个“chinese food”或“美食饕餮”之类的group,相信也会很动人~

读图时代,让相机成为眼睛,让网络成为神经,让世界遍及我们的耳目,我来,我见,我摄,我共享。Why not try?

(只是入门级的想法,希望能有感兴趣的人一起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