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介|传播 学术

推介Daya Thussu的新书:《国际传播读本》

Thussu教授上周写信给我,嘱我向中国的学术圈推介他最新出版的教材:《国际传播读本》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恭敬自当从命。

此书乃是由他编撰的读本,其间收集了包括卡斯特尔、卡茨、迈克切斯尼、马特拉、席勒父子等著名学者在内的数十篇关于全球传播的论述。特色是,涵盖了传播学建立初始与发展初期关于国际传播的经典读本,也选取了更为近期的著名学者的重要著述,因此基本覆盖这个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书中被选入的学者名单如下: Arjun Appadurai, Oliver Boyd-Barrett, Manuel Castells, Mark Deuze, John D. H. Downing, Daniel Hallin, Radha S. Hegde, Koichi Iwabuchi, Karim H. Karim, Elihu Katz, Lina Khatib, Marwan M. Kraidy, Harold D. Lasswell, Tamar Liebes, Daniel Lerner, Paolo Mancini, Armand Mattelart, Srinivas R. Melkote, Robert McChesney, Eli Noam, Joseph S. Nye Jr, Joseph N. Pelton, Monroe Price, Marc Raboy, Dan Schiller, Herbert I. Schiller, Raka Shome, Joseph D. Straubhaar, Daya Kishan Thussu, Jeremy Tunstall.

Thussu教授是一位印度裔的英国学者,谦冲勤奋,温文尔雅。他凭借在国际传播方面的研究建树而一早获得教授席位,现居伦敦,任教于威斯敏斯特大学。在英文学术圈中,若是谈起印度媒体(包括宝莱坞)、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媒体比较、娱信等方面,他均是不可不引用的研究的作者。他居批判立场,侧重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路。他也是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学术期刊的创始人和主编。

去年,他刚出版了一本著作《作为娱乐的新闻》(News as Entertainment: The Rise of Global Infotainment ,Sage, London, 2008)。本站做过介绍

而他更为中国读者所知的乃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译本《国际传播》。

这里是新书《国际传播读本》简介的pdf文档,欢迎下载浏览。

分类
媒介|传播 学术

英国“学术研究评估”(RAE2008)最新结果公布

月亮升起在威斯敏斯特大学哈罗校区
月亮升起在威斯敏斯特大学哈罗校区

英国2008年“学术研究评估活动”(the 2008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2008)的结果今天正式公布了。2008年的“学术研究评估”,建立在对159所大学52400名职员发表于2001-2007年间的20万件学术成果的评估之上,由1100名各领域专家分成67个小组来对英国各高校研究水平进行打分。而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从现在一直到2013年,每年总计15亿英镑的学术经费的流向;以及影响各校各专业的排名,和未来的招生情况。上一次RAE结果的公布是在2001年,24所表现优异的大学获得了所有科研经费中的75%。

从研究实力综合排名来看,排名前五位依然是传统名校:剑桥(University of Cambridge)、伦敦政经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牛津(University of Oxford)、帝国理工(Imperial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但从分专业院系来看,我所访问的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the school of Media Arts and Design, 简称MAD)在2008RAE中取得了骄人的成果。MAD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有60%被RAE评定为“世界领先”(world-leading)级别;参与2008RAE评定的所有大学仅有五个院系达到这个水准,而MAD名列全英第二。作为比较,在2008RAE所有研究成果的17%被评为“世界领先”级别。

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前身只是一所工艺学校(the Polytechnic of Central London),综合排名也不显山露水,但它在媒介与传播研究方面的一枝独秀却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肯定,也引起了像泰晤士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事实上,威斯敏斯特大学在全英最早开设媒介与传播研究的专业,最早设置相关博士学位,不仅拥有一批在理论方面颇有建树的学者,而且一直强调实践课程并且成果丰硕。在MAD中,除了CAMRI(Communication And Media Research Institute)这个英国一流的传媒研究机构外,更开设了中国媒体中心(CMC)、阿拉伯媒体中心(AMC)并拟建立印度、非洲媒体研究中心。放眼研究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这在总体风气保守、仍保有清高骄傲的英国学界是比较难得的。

例如,在理论研究方面,James Curran(Power without Responsibility一书作者、现Goldsmith学院媒介研究中心主任)、Nicholas Garnham、Paddy Scannell、Colin Sparks、Jean Seaton、Daya Thussu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或仍在这里教学研究,Annette Hill、David Gauntlett等学术新秀则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方法。其研究领域涵盖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媒体所有权、媒体产制、媒体与全球化、媒体历史、政治传播到调查新闻学、受众研究、真人秀、儿童与互联网等范畴。而在实践方面,MAD与英国广播、电视、电影、音乐界有广泛联系,在从动画制作到广播电视采编、电影配乐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具体的教学与实习设计。前些天有机会陪同一位国内某高校传播院系领导参观了MAD的各种机房和工作室,设备齐全而先进,国内绝大多数传播院系难以与之媲美;打扮很“潮”的年轻学生们热烈而忙碌的工作,更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

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在2008RAE中取得的佳绩,是其研究人员勤奋与才干的体现,大概也会使得媒介与传播研究在英国教育与科研圈内更受重视和关注。而威斯敏斯特大学MAD、CAMRI、CMC等机构或许都将从2008RAE的结果中获得直接的好处:科研经费将更加充足、知名度更大、在招生就业等各方面更有优势。

延伸阅读:

分类
读书 媒介|传播 学术

Daya Kishan Thussu: 作为娱乐的新闻

Daya Thussu 教授的新书出版了。书名为 News as Entertainment: The Rise of Global Infotainment (Sage, London, 2008)。若译成中文,大概是《作为娱乐的新闻:全球娱信之崛起》。昨天下午在威斯敏斯特大学,Thussu教授作了一场讲演,来简介自己的新著。

Daya Thussu教授在全球化与媒介、国际传播、媒介与战争、与意识形态等领域著述颇丰,也是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学术期刊的创始人和主编、及其他几本刊物的编辑。中国读者可能对他已经译成中文的《国际传播》一书更加熟悉。

这本新著,从“娱信”(infotainment)现象出发,着眼于娱信之全球化,及“全球娱信空间”的浮现。

所谓“全球化娱信”(global infotainment),指的是:一种美国式的收视率驱动的电视新闻的全球化,它更青睐私领域的软新闻——关于名流、犯罪、腐败和暴力,并将之呈现为某种“奇观”,却牺牲了那些关于政治、公民和公共事务的新闻(the globlization of a US-style ratings-driven television journalism which privileges privatized soft news – about celebrities, crime, corruption and violence – and presents it as a form of spectacle, at the expense of news about political, civic and public affairs)。

所谓“全球娱信空间”(global infotainment sphere),则是指的随着新技术与新媒体而渐渐浮现的多种新闻实践——也包括日益可视化、可听化的网志空间(blogosphere)——彼此竞争的场域。

此书的主要观点包括:

  • 尽管在线媒体影响渐增,电视仍然是最强大的媒体,电视新闻塑造着全球无数人对这个世界的印象。
  • 在公共服务电视与私营、市场驱动电视的战争中,广播电视的商业模式已经胜出。
  • 在广播电视新闻的商业模式的全球化中,美国扮演了首要角色。
  • 在市场驱动,24/7的广电经济学中,电视新闻趋向娱信化——软新闻、生活方式和消费新闻大行其道,成为公司意识殖民的管道,但公共新闻实践与公共空间则被削弱了。
  • 娱信的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明显,例如好莱坞和宝莱坞的电视新闻文化的新的协同作用
  • 甚至战争与冲突也被电视新闻以娱信方式呈现,遵循好莱坞的习俗惯例,因此将主张着自由市场民主优越性的新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合法化
  • 全球传播的新技术和另类模式,已经为“全球娱信空间”的出现创造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