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听闻 时代

人肉spammer

《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者Jeremy在自己的blog里发现了spam,这当然不是新闻;但他发现这个spammer不是bot,而是来自印度的库玛先生,一个有血有肉,每小时挣一个美刀的真人,于是他觉得这是个新闻。

人肉spammer,当然是拿来对付bot应付不了的反spam程序:比如验证码、图形中的数字、简单的随机数字加减运算之类,jeremy称之为“全自动区分电脑和人类的图灵测试(CAPTCHA)”。如果没法破解CAPTCHA,或者觉得购买破解软件成本太高,但又想继续发送spam的话,那么就雇佣第三世界国家的劳动力吧——反正,“世界是平的”,外包可以有效缩减成本,不发达国家的人力,低廉到足够创造利润的地步。于是,库玛先生和他的同事们,便为了每小时不到1美元的报酬,变成了为“文明人”所不齿的人肉spammer,将广告散播到世界各地的blog、BBS及其他虚拟社区之中。

与之类似的,还有活跃在“魔兽世界”、“传奇”等网络游戏中的中国“金币农夫”们。而究其本质,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里“血汗工厂”的劳工并无二致。

技术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像加密和解密的道魔之争,spam和anti-spam的技术也日日竞争。你可以说,人肉spammer和金币农夫的出现,打碎了赛博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这恰恰是web2.0所依赖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因此变得不平滑,我们不得不注册、填验证码或者算无聊的加法。但这一切不应由库玛先生们承担首要责任。

近来广东的一些外贸加工工厂里出现了工人不足的现象。于是有评论家忧心,因工人对工资要求提高,致使中国制造业对于外商的吸引力降低,后者将把业务外包给人力成本(或许也包括其他,如环保成本等)更为低廉的国家,例如越南,从而导致地方GDP增长的放缓。相应的解决之道,当然不应该要求工人“知足常乐”,忍受剥削。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或许是一个努力方向?尽管这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