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介|传播 时代

China Media Digest 0902 (week5-6)

2008 China Internet Communication Report

Click to download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report The report is released by NetEase.com, Inc. (163.com,网易), one of the leading Internet technology companies in China, in January, 2009. The report includes an annual top-10 ranking of Internet Hot Figures, Internet Hot Key Words, Entertainment Stars, Sports Persons, Entrepreneurs, Hot Movies, Hot Music Singles, Hot TV series, Fund companies, and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The report summarizes facts of maximum interest to Chinese netizens in these ten fields as well as highlights common features and the latest status of such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Who determines the report result? There are about 200 million netizens in China who are active in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NetEase Internet products. They com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and are engaged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but every click or search they have done, and any words they have posted on the Internet,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report.

How was the data analyzed?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collecting original data from five system platforms of NetEase, i.e., NetEase Blog, NetEase BBS, Youdao Search Engine, Netease Channels, and NetEase Posts. Such data were then used for linear conversion and linear transformation by standard statistical methods without changing the data order or distribution form. This produced a normal status measure, called the Internet transmission index, for each respective collection item.

It’s really worth reading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culture of China society and Chinese cyberspace. Just click the links to download the English version and Chinese version. Other related links:

Film ratings system: news, fake news or “old news” ?

分类
闲情 上路 游历

2009新年祝福

2008即将过去,这一年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欢乐惆怅,似乎还来不及盘点,2009又要轰然而至,逼迫我们奋力向前。来访OhMyMedia的各位新朋老友,新年快乐!

过去一年多,在访问学习的间隙,也在实践自己“行万里路”的心愿,除了英格兰、苏格兰的一些城市乡村外,也浮光掠影地踏足了欧洲大陆的三五城市。并未刻意执着要去哪座名城胜地,说起来各地旅行也都算机缘巧合。旅途中的美好时光和喜怒哀乐,尽管无暇一一记录,但硬盘中数以万计的照片,却默默存储着那些点点滴滴,只待某日重拾。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特献上由我们自己制作的欧洲旅行风光幻灯片、视频、照片,将一些旅途时光片段与你分享,也借此表达我们的祝福。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必有一款适合你:) 以下作品均遵循创作共用协议,欢迎传播、分享,但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并保留原作者署名,以相同授权方式再发布

——幻灯片如下:

你可以从SlideShare网站下载此幻灯片的高分辨率版本(18兆);

——来自Youtube的三分钟视频,汇集了更多照片,音乐是刘以达的《水底乐园》。

——来自优酷的视频,同样的内容,不过用的配乐是Billie Holiday的《Crazy He Calls Me》。

——也许你喜欢其中的某些照片?请到OhMyMedia的google相册浏览和下载。

在幻灯和视频中,引用了诗人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我知道它已被引用千万次,但这并不贬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朴素、美好、温暖的光芒。向这位早已离开人世的诗人遥至敬意吧。他已经走完他的道路,遥望我们在尘世间走自己的道路,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分类
表达自由 媒介|传播

赵月枝:北京奥运年的中国媒体审查与西方媒体对华报道

以下是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赵月枝教授,在2008 IAMCR大会上作为key note speaker的发言中文梗概。原发言为英文,此处译文由Ohmymedia粗略译自CMO newsletter(2008年9月号,点击下载pdf文档)。由此以下的文字均为赵月枝教授观点:

Chinese Media Censorship and Western Media Reporting of China in the Year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Yuezhi Zhao,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Canada.

在今年的奥运报道中,中国的媒体审查成为西方媒体的焦点之一。中国媒体审查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仍然需要问:谁从中国媒体审查中获益,谁才是真正的被审查目标?

在我看来,西方的“人权十字军”和外国记者们应该超越简单的“人民与党对立”的假想。事实上,中国的审查制度在过去30年间一直是党用来辅助“改革开放”的必要手段。被审查制度压制的声音,来自那些反对将国有企业出售给本土和外国投资者的中国工人;那些在血汗工厂工作,为外国资本家产出利润,为西方消费者提供廉价商品的中国工人;也来自中国的“老革命”们和新近涌现的“毛派”人士,他们指责党的“资本主义复辟”和臣服于西方帝国主义。

世人皆知,尽管1978年“民主墙运动”有助于邓小平复出掌权,但随后对新闻出版自由的压制成为其后三十年经济改革的先决条件。1980年小平掌权后,命令将“四大自由”——即人民有权“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speak out freely, air views freely, hold great debates, and write big-character posters)”——从中国宪法(1975年版本)中抹去。

并非是要为中国媒体审查制度辩护,但我确实觉得西方媒体看待中国媒体审查的方式应该超越道德说教与反共谴责。西方也需要在其政治经济精英阶层对中国的经济利益诉求,与民主与新闻出版自由在中国的推广之间,寻求平衡与协调。

这引出我第二个观点。尽管西方媒体以其新闻出版自由为傲,但对中国受众而言,西方媒体是西方政治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更直白地说,是西方文化优越性甚至文化霸权的代理人。中国受众,尤其是青年学子和自由派知识分子,对国内审查制度早有警惕与批判。他们不仅欣赏仰慕西方的媒体自由,甚至试图将西方媒体自由及其自称的“客观公正原则”理想化。因此当他们发现西方媒体报道中的偏见甚至是种族主义色彩时,其理想的幻灭也就很自然了。我认为西方媒体在2008年初对西藏事件及奥运火炬传递的报道,对西方媒体在中国的“去魅”(disenchantment)贡献良多。这对西方媒体赢取中国公众的心灵与头脑都毫无帮助。

考虑到西方媒体及其内在逻辑,公平地说,在西方世界中部分存在着持续增长的、对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崛起的恐惧与焦虑。在此语境下,西媒对华及奥运报道也一直在帮助西方世界接受这不得不妥协与接受的、变化中的全球权力关系的地缘政治学。深陷伊拉克战争的泥沼,全球金融、石油与食品市场的难以预测的三重危机,再加上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巨大外汇储备、对美贸易顺差、高储蓄率的担忧,看起来,“猛烈抨击中国”已经成为2008北京奥运开幕之前几个月最吸引观众的“体育运动”。

事实上,西方对华关系中本来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西媒不过是在报道中将这矛盾具象化了。一方面,西方投资者被中国市场吸引恰恰是因为后者提供了被压制性的政治环境保障的廉价劳工与低环保标准;另一方面,各人权团体又坚持政治自由与公民权利应在中国优先被考虑。当然,大多数西方媒体本身就是大产业,它们的对华报道也被其商业利益和市场驱动的新闻导向所影响。

在当下更为强化的全球化形势下,问题越发复杂了。西方大学里日益增多的中国留学生,西方国家中不断增长的华人社群,海内外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及其他全球即时通讯手段越发增强的互动,都意味着西媒不能再对华人展示其种族偏见。西媒的对华报道将面临全球华人受众的批判性审视。当西媒开始谴责中国媒体审查制度时,与日俱增的全球华人受众的声音在要求西方媒体在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再现中,实践其新闻自由的同时,也勿忘责任感,以及坚持其自称的公平原则。(全文完)

分类
媒介|传播

与时俱进的国际奥委会:奥运转播权涵盖互联网和手机+运动员blog开禁

将近四年前(时光飞逝啊),我还在为中国奥委会工作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第28届雅典奥运会互联网指南》,指出直到雅典奥运会,国际奥委会(IOC)尚未作出任何网络视频直播的授权;另一条明确规定则禁止“运动员、教练、训练员、官员或任何注册参加者”在奥运会期间“在网站上连载在线日记”——即写作blog的行为。IOC称这一指南是基于《奥林匹克宪章》的原则。

我当时对此的分析是:这些来自IOC的规定,首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电视转播权执有者和各级赞助商的利益,因此对传统广播电视之外的其他渠道的视频与音频信息传播限制得极为严格,甚至细致到规定“各国国家奥委会网站上的赛事照片连续出现时间不得短于3秒”这种程度。

但是世异时移,国际奥委会终于经受不住互联网和移动浪潮的冲击,转换了观念,承认了新媒体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力,承认了用户的日常媒介消费习惯。

有消息称:新西兰的一家电视台TVNZ(Television New Zealand )11月已获得了对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互联网和手机上的转播权。我已经在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确认了这一消息。报道称TVNZ获得的授权仅限于在新西兰(within New Zealand),我只是好奇:对于互联网如何做到?限定网站访问IP?同样,IOC也已经在8月将当地独家的互联网与手机转播权卖给香港的i-cable,台湾则是“中华电信”获得了相应的网络和手机转播权。至于中国的相应转播权,自3月份至今仍在市场中竞标,结果悬而未决。

2008北京奥运会在信息传播控制方面的另一转变则是:据说IOC已于12月11日洛桑会议中草拟了参加者blog行为准则,允许运动员、教练、训练员、官员等奥运注册参与者有限度的blog行为。参照日本奥委会在多哈亚运会的举动,可能会是限制任何商业性blog写作,包括付酬、网站广告等(google adsense爱好者们警惕哦)。具体细节还得等待正式规定的出台。——消息来源:新浪体育新京报

比较一下四年前的有关规定,你是否会觉得从前过于严苛?

a、运动员官方网页:运动员不得专门为奥运会设立网站。对于运动员已长期拥有个人网站的情况,运动员可以保留该网站,但必须保证没有任何违反NOC规则的广告或商业行为。从内容上,运动员可以在网站上发布关于其个人的观点和评论,但不能发布那些不与该运动员直接相关的话题。运动员的网站也可以使用已注册记者拍摄的照片。

b、个人的照像或摄像:照相机和摄像机(包括有摄像头的手机)仅能用于个人用途。运动员、教练、训练员、官员或任何注册参加者在奥运场馆或奥运村内拍摄的影像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任何方式公开发表,包括显示在网站上,除非事先获得了IOC的书面同意。

c、手机和录音设备:在指定场馆中,运动员、教练、训练员、官员或任何注册参加者不能使用任何录音设备(录音机、手机等)来纪录他们的声音或传输同期声以最终用于电视、广播或互联网。

d、在线日记:在奥运会期间,运动员、教练、训练员、官员或任何注册参加者不能在网站上连载在线日记,因为这类似于在赛事期间进行报道,这是违反奥林匹克宪章的。当然这些人可以自由地在某个站点上以特殊方式接受记者、网站编辑或大众的采访或提问,但他们自己绝不能为任何媒体(不论电视、报纸还是互联网)采访其他运动员。

其实,奥运会有诸多属性,重中之重便是一场商业盛宴。今日的改变也很难说清,究竟有多少驱动来自金钱。单看IOC将网络转播权剥离开来并卖给各个不同国家/地区便可见一斑——网络本无国界,强行划分,何尝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新媒体参与奥运转播,究竟是为体育增添更多魅力,为奥运精神的传播插上双翼,让更多人更好地享受奥运,还是仅仅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让奥运更加商业化?

————————
附加一点资料:据IOC有关规则,2005年5月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BOB)正式成立。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BOB服务于16家电视转播商: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欧洲广播联盟(EBU)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
日本转播联合体(Japan Consortium)
澳大利亚七网络(Seven Network)
新西兰电视台(TVNZ)
韩国转播联合体(Korean Pool)
拉美国家转播联合体(OTI)
亚洲广播电视联盟(ABU)
加勒比地区转播联合体(Caribbean Pool)
中央电视台(CCTV)
中国台湾地区转播联合体(Taiwan Pool)
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ASBU)
南非广播公司(SABC)
南非超级体育频道(Supersport)
波多黎各电视台(Telemun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