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表达自由 时代

无人负责

常看的一个关于互联网与传播学研究的blog 今日,今天发了一篇文章《传播是对话与协商》。文中提到:

昨日,本站有关三lu危机事件传播和百度SEO(Search Engine Omission)的文章被强制封锁。
--禁言或管理,是不是可以更民主一些?

他的原文,通过google的网页快照还能看到。而稍作搜索,你会发现,在blogbus站内很多关于“三鹿”的文章都已经不存在,如果你点击文章链接,会先出现一个“该文章不存在”页面,几秒钟后自动跳转到该站力推的“阿尔法女郎”小说连载。我很好奇,阿尔法女郎们喝什么奶,吃什么奶制品呢?

还有别的网友也记录了此网站的屏蔽,你可以看到一连串的“锁定通知”,形式如下:

* 发件人:Blogbus
* 时间:2008-09-17 12:43:33
* 主题:日志锁定通知
* 尊敬的用户:
您好,接上级监管部门通知,要求删除您的名为”浙江女婴琪琪之死:309天的生命一直吃三鹿奶粉” 的日志,现已做强制锁定处理。感谢您对BlogBus的支持和理解!

我不想在此指责博客大巴,就像我不想指责豆瓣网,尽管最近不少网友对豆瓣的内容过滤审查大加批评。我甚至同情这些网站经营团队,同情他们受到“上头”和“用户”的双重压力,里外不是人的艰难处境——当然,前提是这确实不是“新闻公关保护”的结果,而是由于“上级监管部门通知”。

值此全民悲愤之际,你可以发挥想象,关于“上级监管部门”的动机。这个名词在我们的脑海中常常像一部冷酷无情的机器,但实际这部机器也是由无数和你我一样的凡人组成。他/她们从大学里毕业,看大片上网下馆子去旅游,操心股市房市菜市场,恋爱失恋结婚生子外遇,他/她的孩子也喝奶……

可是当他/她在工作的时候,只会把自己当成毫无人性的大机器上的小零件,忠实执行命令,“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大的负责”。其心理状态可能有很多种:其一,充分认同宏大的目标:国家利益、国家形象、社会稳定与和谐、“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从而可以合法化各种手段;其二,根本没有理想,彻底犬儒和怀疑,只是要做好这项工作,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混口饭吃”,以及获得晋升机会和实际利益;其三,对一些做法亦有所怀疑,但会以种种方式来消除来自超我的压力造成的焦虑,例如说服自己相信“制度不是我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我的眼界不如领导高明”等等。

马克思所谓异化,马尔库塞所谓单向度,哈贝马斯批判之工具理性,都描绘了个人成为大机器的小螺丝钉且不自知的悲惨命运。这样的主体不需也不能对现实和历史负责。

向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的工人说,我只是完成我的本职工作;命令工人这么做的中层领导说,我只是传达上级的指示;高管们说,我们要对股东负责,也要对我们企业这几千几万的员工及其家属负责,不这么干,我们破产了,你来管这几万人的吃饭问题?地方领导说,我们要对地方GDP负责,经济搞上去才是硬道理。宣传部门说,我们要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维护国家形象。公关公司说,我们只是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帮客户度过危机。门户和搜索引擎说,我们是上市公司又不是人民日报,赚钱是我们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BSP和论坛们说,我们日子不好过啊,删贴封人那都是被迫的。

但是全国数以千计的中毒婴儿呢,全国老百姓心中的危机感呢,谁对他们负责?

无人负责。

历史上发生的那些迄今仍属禁忌话题的事件,每个经历它们的人回忆起来,都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一切责任,推给体制,推给国情,推给历史原因。这样就可以轻松上路,从头再来了吗?

个人确实渺小,但只要每个人多做一点,多负一点“本职工作”之外的责任,多一点价值理性,都是善的光辉,可以让我们彼此照亮,相互温暖。

参考阅读:Shizhao:牛奶新闻管制史话——蒙牛特伦苏牛奶事件备忘录

分类
听闻 新媒介 时代

如是我闻:很黄很暴力

“很黄很暴力”,进入2008年后在中国互联网上泛滥成灾的五个字,本月的google或者baidu热门搜索关键词应该会记录下这段历史。

简单交代,一个13岁的北京女中学生,在接受CCTV采访时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 CCTV新闻联播2007年12月27日播发这则新闻时在视频上配有真名实姓字幕。这五个字因为和“很好很强大”这个猫扑论坛流行语结构相似,迅速在猫扑、天涯等大型社区流行,随后进入blogger们的写作范围,引起更大反响。

CCTV播发这条新闻,无疑是与《互联网视听节目管理规定》的出台和即将实施有关,可以视作央视紧跟广电总局的指挥棒,忠实履行舆论造势的行为。只是可怜这位小朋友并未受到应有的隐私保护,由此成为无数人恶搞的对象。kuso+人肉搜索+语言暴力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在中国互联网上成为热门话题者的命运,但这次,污水和尖刀指向了一个13岁的孩子。她的痛苦感受,她的心灵创伤,她人生轨迹所受的影响,无人对此负责。

在blog圈中,许多人也将对CCTV、广电总局、中国媒体检查制度、中国互联网过滤屏蔽的怨念,倾泻在这个小朋友头上。也有别样的恶搞,KUSO的是所谓的主流媒体、大门户大社区及道貌岸然的行政部门。为孩子鸣不平的声音相对较少。和菜头算一个,他将这次的网络暴力比作“日寇对王二小”、“纳粹对安妮”,继而被尾随的评论激怒,认为自己的读者中有一部分人不要再来访问,甚至由清高而灰心,将自己八年的网络写作过程视为一堂课——终于学会了根本无需取悦读者,为了一部分人而刻意降低自己的思想与技巧,结果却是一场空。另一个是三表同学,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臭骂央视和恶搞的网民,以一种暴力,去还击另一种暴力。

女孩的父亲也在互联网上发出了公开信,希望网民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呼吁,让她淡出视野,该被批判和谴责的绝非是她。

百度指数查一下“很黄很暴力”和小姑娘的姓名,结果如图所示:

很黄很暴力

很明显,这则电视新闻播发于2007年12月27日,百度上搜索的数据爆发于2008年1月2日~3日间(始于几个大论坛?),在1月6日再出现新的增长(因为blog圈的介入?)。再用google blog搜索试着查询这五个字,在1月4日之前都只有寥寥数篇,但此后则是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兴奋?取乐?谩骂?反思?理性?你选择了什么?

性情中人和菜头不是鲁迅,他的灰心失望与“彷徨”“呐喊”的绝望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映照出的,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残酷现实面前的又一次疲倦与叹息。但我们有何选择余地呢?你无法选择现实,无法选择出身,能选择的或许是自己的言行。所谓君子慎独,身处屏幕与键盘之后的“YOU”,你这一刻的所作所为,究竟令这世界更好,还是更糟?究竟在帮助他人,还是在伤害他人?

身为blogger,为自己的隐私和自由摇旗呐喊的时候,也千万要三思而后写,勿伤他人的隐私和自由。丧钟为谁而鸣?为我们每一个人而鸣。

分类
学术 时代

秦晖讲座:打造天平还是喂养尺蠖

这是清华大学秦晖教授2006年2月23日的讲座。我做了一些笔记,事后在网上找到同名文章,发现这次讲座基本就是该文的发挥(这里是该文的.txt文件)。下面对照笔记,对秦的思路稍做整理,也补充一些文章中没有的内容(以黄颜色标出)。

秦从05年中国“医疗改革失败”的报告引发大讨论出发,认为这种“公共品供给危机”并不像许多人所言那样、归咎于“过分市场化”,从而将此讨论与“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立场联系。关键问题是执政者的“权大责小”,建立权责对应的宪政体制才是解决办法。

首先,中国“权大责小”有历史传统,政治权力不受制约。秦代法家“惩贫”、“抑商”并重,一方面其“反福利主义”立场之极端历史罕有,“贫弱者,非侈即惰也”;也反对自由放任,“国强则民弱,民强则国弱”,“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秦晖先生补充道:“都送到昌平去挖沙子,或者去修长城。”笑声)。深山有国权,闹市无国责:“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统治者为所欲为,不为所不欲为,结果就是政府像强盗而不像政府,要粮要钱要命,却不提供公共服务。

其次,西方人的一些认识误区:
1、 并非不搞福利国家就是自由放任,古代中国并非“自由主义典范”(奈斯比特),法家帝王也非只为治水而弄权(魏特夫格尔)。实际上是不受制约的专制。
2、 一些美国学者对杰弗逊主张“大政府”或“小政府”、“福利国家”或“自由放任”的争论,皆因他们未注意杰弗逊当年的历史语境:面对英殖民当局治下北美人民自由、福利都缺乏的情况,杰斐逊主张“好政府”应当权力受制约而责任可追问,实属顺理成章。
3、 哈佛“公共政策文化讨论会”上西方学者提出的“笨问题”:中国目前到底是左派还是右派得势?若左派得势,为什么WTO谈判及其他论坛中,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极力反对劳工权利条款?如果是右派得势,为什么中国又那么使劲反“自由化”?——秦的回答是:你们这里所谓的左派、右派在中国都不可能得势,你们的右派要限制政府权力,你们的左派要追问政府责任,权贵们都不喜欢。权贵们需要“左派”为其扩大权力,需要“右派”为其推卸责任,这两者都可以得势。得势与否不在于左右,在于你是否“乖”。最乖的是“既左又右派”。亦左亦右,非左非右。

进而,秦分析当下的“左右”之争:
1、 相应李普曼“最好的政府是限制人民最少的政府,同时也是服务于人民最多的政府”中的天然矛盾,宪政民主体制使得统治权力需要被统治者授予,后者授予权力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前者为后者负责,提供后者要求的公共服务,从而权责对应。
2、 被统治者的利益诉求与价值偏好远非一致,在授权-问责问题上产生分歧:有人(西方所谓右派/新自由主义者)强调限制权力,并不主张一个不负责任的政府,但既然舍不得多授权,自然也没法要求政府多负责;所谓左派,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服务、福利和保障,也未必喜欢无限制的权力,只是要求责任大,授予其的权力也不能不更大些——但两派共同遵守一条规则/底线:权责必须对应。左派要求责大权亦大,右派主张权小责亦小,因此可将前一种主张称为“大政府”而后者称为“小政府”。
3、 在缺少宪政民主因素的中国传统中,保证权责对应的机制通常缺失,所谓“大政府”/“小政府”之争在缺乏权责对应的前提下,变成不知所云的假问题。这种传统中很容易形成权大责小的政府:权既不受限,责亦不可问。于是其民既无福利,也无自由。

  • 最好、次好、最坏的政府的坐标系图 (横贯第二、四象限的直线表示权责对应的宪政政府,有责无权的“最好政府”不可能存在;而权责均大的、或权责均小的政府各有利弊,很难绝对地说何者更好;所能断定的是有权无责的政府绝不可取):

  • 现代民主条件下的“国家干预”争论示意图:

  • 传统王朝的“有为/无为”之争示意图:

然后,秦提出了“尺蠖效应”与“天平效应”这一对概念,来解释两种不同的制度导致的社会变化趋势:
1、 天平效应,指宪政条件下往往出现“自由放任”小政府与“福利国家”大政府的往复运动,前者有利竞争改进效率,促进投资增加就业,但难免贫富分化。后者有利于扩大公益增进平等、扶贫济弱提供保障,但难免损害效率。两者就像一个“天平”,在摇摆中实现功能互补。
2、 尺蠖效应,缺少“权责对应”的公平支点,“大小政府”的往复和“收”“放”的变更,都只偏向一方,就像以一伸一缩方式向一个方向行走的尺蠖。两种政策交替,实际朝一个方向前进,收则限制穷人,放则放纵权贵。权势者在运作方式变更中体现出“选择性适应”功能,导致权责不对应状况在一次次变更中不断“循环放大”:“抓”的时候“集权不集责”,“放”的时候“放责不放权”。
3、 我国公共福利方面的尺蠖效应可分为三步:四九年到改革开放前,“强束缚弱保障”体制;改革开放后,放权让利成了弃责争利,尤其是强调财政集权的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开始出现危机;目前如果不限制权力、规范用权而只是重走“大政府”之路,无非“征收权力上敛、服务责任下卸”。
4、 以“郎顾之争”为例,说明在我国侵犯公共财产和侵犯私有财产的原因根本就是一个:既可强行化公为私、也可以强行化私为公的无限权力。以产权改革为名窃占公共资产,与以公共利益为名强劫私有资产在这种机制中完全可以同时并行、并不矛盾。所以尺蠖效应又表现为:政策收紧首先束缚老百姓,政策放开首先放纵权势者。一收把百姓的财产收进官库,一放再把官库东西弄进权势者私囊。

结论:决定当今中国改革成败的与其说是收/放、向左/向右、市场导向还是政府导向,不如说首先是尺蠖之伸缩还是天平的调整。改革方向,就是通过限权问责而打造天平,建立权责对应的宪政体制。从社会和谐稳定考虑,这种改革可以循序渐进,在限权、问责上都不能一步到位,不能倒退。

秦晖先生的观点鲜明,令人信服。只是,中国是否应努力建立宪政体制?又该如何建立宪政体制?由于我对宪政的认识近乎无知,所以也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在当下中国是否属于可研究但不可公开讨论的“敏感”话题。还需要再学习。

另外,由“权责对应”这一点联想到在新闻与传播领域中,有关新闻/言论/出版/表达自由的问题。我国“正统”的论点当然是: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都是有限制的,自由是人民享有的……但从当前的现实来看,更多地强调传播者的“责任”而较少谈及他们的“权利”。从各高校论坛实名制、QQ群管理者实名制,到一些境外网站的被屏蔽、google.cn的过滤信息等,反映的问题是:管理者不断加大“问责”甚至是事前审查、事前禁止力度的同时,被管理者有何正当权利、正当权利是否受侵害、若受侵害应如何被补偿,却是管理者所不关心和不为之负责的。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权责不对应”?这种不对应的后果可能并不直接反映在资产财富上,但对公共利益到私人权利的损害同样不容忽视。

分类
闲情

小强,白发人送黑发人哪……

有一天,周星星在《唐伯虎点秋香》里的这一幕嚎哭一定会在我家上演。花生和小ki最多也就活十几年,所以除非他们离家出走一去不回,或者我们大限突至呜呼哀哉,否则我们终有为他们送终的一天。

偶尔想到这一点总难免叫人伤感,所以我们也就没有细谈届时的治丧事宜,包括土葬还是火化,大哭还是默哀。况且十年之后终还为时尚早,谁知那时我们是否已经丧失哭泣和悲伤的能力,变成钢男铁女,意气风发冲杀江湖,消耗更多资源,手握更多钞票,内心更多肮脏。

那么目前,软化我棍棒底下出孝猫的念头的往往是他们无邪(其实是白痴吧)的眼光和表情,尤其是他们表达幸福和享受的时刻,再加上我对他们每天十几小时小鬼当家双守二十平米空阁的怜悯之情,足以化解我整整一个怒气槽里的怒气。(霸王丸:天霸凄煌斩!……)

比如今天,回家之后,一地碎玻璃。我们最喜欢的玻璃杯被打个稀巴烂。大约是玩里面的汤匙了吧——汤匙现在也没找到在哪个角落。怒从中来,一猫一巴掌。打完又心软,因为回家前还在想,都八点了还没进家门,每天彩衣娱亲陪他们玩的MW也出门在外,两猫该寂寞得要死吧。

收拾完战场。花生躺在铺了塑料布的纸箱上,见我向他走过去,眼睛瞪得溜圆,继而咕噜滚倒,把肚皮翻过来对着我,双手举在胸前——整个一小新,“啊……快来蹂躏我……” 刚把手放在他大头上,就开始呼噜噜烧开水。何至于此?好吧,好吧。

摸大头,挠下巴,掐胖脸,戳肚子上肥肥的幼儿救生圈,揪尾巴,沿着脊椎骨捏捏捏……我就是你的按摩桑(很荣幸,和著名盲剑客座头市先生拥有同样的第二职业!)。花生那个爽的啊,滚来滚去,双手抱头,作势欲咬,眼睛都睁不开了。小ki在身边绕啊绕,抽空去摸摸她的背和肚皮。

拿鼻子拱在花生肚皮上,他就很死相地手脚并用把我的脸推开。小子的绒毛又长出来了,已经不像个朋克了。

罢了,我只好为你们两个畜生端屎倒尿,奉茶添饭,忍耐你们的破坏,对我宁静睡眠的骚扰,以及看不见的纷飞猫毛。谁让我听说并且相信了如下鬼话:宠物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可是你却是你宠物生活的全部。——Bullshit!其实他们智商又不够,良心也没有,有吃有玩的时候哪里惦念你来着?你不过是免费旅馆和食堂罢了。

然而我们却偏执不顾此真理,迷恋于和他们的肉体关系和情感交流,并美其名曰为“责任”!发指啊发指,愚昧啊愚昧。——对了,我不是在谈婚姻,是在谈宠物,不过好像也差不多嘛。

喟然长叹,打开储物箱掏出猫粮,两猫照例的欢呼雀跃,狼奔豕突。嗯,喜跃的鸡和鱼口味的猫粮吃光光了,换上新买的喜跃牛肉、肝及鱼味的猫粮,另一盆里再放点皇家……罐头?别想,等周末再吃吧!

上次野三坡回来的车上,没来由和MW扯到未来小孩。MW说若是女孩,一定会在她青春期将临时给个锦囊她,里面至少包括:一包很可爱的高级卫生巾,一个很好用的去毛器,一个好闻的止汗露,一套很舒适合体的内衣……于是我开始发愁说,女孩要是从小就是美女是否对成长不利啊?嗯,倒不是我妄想狂,只是我想将来这样一个女孩:她的爹妈纵未富甲一方倒也家道殷实;脸孔五官像爸像妈都至少端正有亮点;我们这样重视运动想必她身形健美;论品性、学识或者性情,熏之陶之,想也气质颇佳……这样的女孩不是美女?那一定是大——美女。

尽管扯得愉快,但还是说说算了吧。两个猫尚且如此难逃“责任”,小孩……想想随之而来的万千麻烦便两股战战汗流浃背!先让我们耍个够再说。

不过小孩至少有一些好处,比如他们将学会给我们按摩(啊,小Ki偶尔也会),会帮忙烧开水,而且,通常能给我们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