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媒介 时代

11月11日“光棍节”的真正由来

我们从小爱过节。

儿童节有礼物,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国庆节放假不上学,春节合家团聚还能放鞭炮、拿压岁钱。城里的“70后”们从小学起开始过圣诞节,习惯互赠圣诞贺卡和礼品。情侣们更重视西方的情人节而不是传统的“七夕”。还有万圣节、感恩节、复活节、“白色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统统是舶来品。

在最近几年里,有一个新的“节日”越发频繁地见诸报端网上,也由于其新鲜奇特而成为人们口中的谈资。那就是11月11日,它被称为“光棍节”或“光光节”。顾名思义,一个专为单身者设立的节日。

为什么是11.11?似乎也非常容易理解:有哪个数字比“1”更像一个“光棍”呢?一年里又有哪一天,能像“11.11”这样汇聚了如此多的“光棍”呢?这是再形象不过的自嘲,带点伤感,也不乏幽默和乐观。

“光棍节”的影响力,体现在微博人人论坛贴吧等社会化媒体中井喷的议论、调侃或段子,更与中国电子商务史上的一个个“神话”交相辉映。2009年淘宝商城以当日破亿销售额,第一个成功试水以“光棍节”名义的打折促销。随后见利跟进的电商还包括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当当网、拍拍网等,历年来也都各有斩获。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2“光棍节”,昔日的淘宝商城已变身“天猫”,并创下一连串疯狂的新记录:该网站的五折促销活动从11月11日零时开始,第一分钟内就涌入1000万用户,十分钟内支付宝总交易额2.5亿元,13小时38分超过100亿元,24小时内支付宝总交易额达到132亿元,如果再加上淘宝C2C部分,全天成交总额高达191亿元。作为对比,在2011年创下的全美国购物网站单日销售总额的最高记录,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大约78亿元。

20111111天猫与淘宝销售记录

显然,“光棍节”并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从西方“进口”,更无法对应历史重大事件或名人。但它仅仅是商家生造的打折购物“节日”吗?

实情并非如此。

搜遍中文网络,在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或一些网络新闻中,往往把光棍节的由来,上溯到所谓南京高校某男生宿舍卧谈会中的奇思妙想。但这类说法根本没有任何可靠的消息来源或档案证据,还常常自相矛盾,例如此卧谈会的发生时间就有“1993年”、“2000年”、“九十年代初”等多种版本。而且,何以解释卧谈会的一个创意,能演变为全国流行的节日?其发展路径和壮大理由也没有任何交代。看起来,这像是某位仁兄想当然的说辞,之后又被各媒体不负责任地以讹传讹。

这种说法,也与我多年以来的记忆相违背。因此我进行了一番“网络考古”,并且直接联络了有关“亲历者”核实求证。最终结论是:“光棍节”的真正起源,极有可能是水木清华BBS的“光协”版。究竟有何依据?且听ohmymedia.com为你一一道来。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简称教育网或CERNET)连接着中国的300多所高等院校,大量以高校为依托的BBS则是当时大学生们最热衷的网络应用和最流行的社交方式。水木清华(SMTH)是教育网也是中国大陆互联网上最早的BBS之一,用户们通过TELNET方式登录其中(到1999年前后各高校BBS才陆续提供基于浏览器的WWW访问方式),讨论、聊天、聚会、交友、恋爱。

从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水木清华BBS在清华大学乃至北京高校学生中曾拥有的巨大影响,或许是如今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清华学生中曾流传一句话:“水木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泡过水木,似乎就不算真正体验过清华的校园文化。这种影响力一直延续到2005年以后,才在政策(高校BBS强制实名制)和技术(各种新兴社会化媒体不断涌现)的双重因素下逐步衰退。

早在1996年,“光协”版(英文版名为single)已宣告成立(成立之初的中英文版名分别为“网路光协”、“single_person”,不久后更名)。容我提醒大家,那时节,中国网民人数只有区区六十万;电脑里的常见操作系统是Win95,几张软盘就能装下;什么四大门户谷歌百度统统没有诞生;小马哥还没来得及发明OICQ,痞子蔡也还没来得及写那部后来红极一时的BBS网恋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另一方面,当时的清华男女生比例高达7比1,“和尚班”也不在少数,再加上理工男的“宅”本性,找不到女朋友的单身男着实太多。

光协开版记录

1999年光协版ASCII码进版画面

于是,那些曾误以为这是个“光盘协会”或“研究精密光学仪器的地方”的大学生们,发现这个可以大谈“单身生活苦与乐”、共同“灌水”、并时常举办“报告会”、“腐败”活动的版面【见注释1】,是那么亲切而放松。 “光协”人气与日俱增,也吸纳了大量的女性成员,并逐渐催生了如今大行其道的一系列“专有名词”,例如单身男性称“光光”,单身女性称“明明”,找到对象离开单身状态则相应被称为“脱光”和“失明”。【见注释2】

要感谢“光协”历任版主的辛勤劳动,他们多年来不断收入精华区的版面文章成为“考古”的主要证据。于是我们得知,至少到1997年10月3日,已有 “光光”一词;在1999年11月27日前,已有“明明”一说;而2000年的时候,因为某人“脱光”或“失明”而要求被“报告”的帖子已经比比皆是。
光光

明明

明明

关于11月11日这个特殊的“节日”,强有力的证据显示,至少从1999年开始,水木清华BBS的“光协”成员们已经开始集体庆祝“光光节”,并延续至今。而且,除了“11.11”之外,也将“11.1”称为“小光节”,并作为召集聚会的由头。
历年光光节记录

1999年光光节第一篇文章

究竟是什么时候、由谁倡议将11月11日作为“光光节”的?似乎已难考证。在早期用户的一些回忆文中,例如一篇发表于2001年5月的贴子,似乎有些线索:“……也就流传了一些诸如1.1;1.11;11.1;11.11为光光节日的说法。”

什么时候流传的?“那时还是陈独目的天下”。“陈独目”是谁?id“chendoom”是也,1997年-1998年“光协”的版主之一,恰巧也是我的朋友。于是我向他核实:他在任版主期间,“光协”是否已有“光光节”一说?chendoom短信回复我:“当时版上公开讨论并投票选过光光节的日期,我印象中应该是11月1日或11月11日。不知道翻精华区是否还能考据到痕迹。”
各种光光节

遗憾的是,我并未在精华区中找到当年投票和决策的直接记录。但至少可以确认,1999年11月11日的水木清华BBS,发生了目前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光光节”庆祝活动。而对这个日期的命名和活动的酝酿,必然要更早一些。

就这样,犹如一粒种子,“光光节”在大学校园、也在年轻学子心里生根发芽。随其影响日盛,这一网络亚文化产物也逐步得到“官方”的认可,最直接的表现是清华“男生节”的设立。从2002年起,清华大学将每年11月12日定为“男生节”,男生们在这一天可享受优惠、参加活动,更重要的是,得到女生们的关爱和礼物。【有关新闻报道可参看:12

为什么是11月12日?联想到清华由来已久的“女生节”设置在3月7日,也就是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前一天【参考清华大学新闻网这篇报道】 ,那么“男生节”的日期和11月11日“光光节”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言自明了。

之后的故事不难猜测,随着一批批大学生步入职场走向社会,也随着校园BBS用户涌向各大论坛、博客、社交网站乃至微博,“光光节”文化也在大众间普及开来。润物细无声之后,等待的是电商借势营销的阵阵春雷来宣告它的存在。从一些媒体报道中,可以发现电商与“光光节”的联姻既是偶然,又是必然。说偶然,是因为它来自“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管理层在办公室里的闲聊” 【参看这则新闻】;说必然,是因为网购这种行为,跟“光光节”所蕴含的“草根娱乐精神和互联网时代特色”【参看中新网报道】,属于同一个消费者群体的偏好,以及11月11日这个时间点,恰好卡在国庆和春节两个黄金周之间,又符合商家年底之前清库存、冲销量的需要。

只不过,曾经的“光光节”,演变成更直白而容易被大众理解的“光棍节”,尔后再被已经坐大无需噱头的电商卖家淡化成“双十一”、“购物节”,尽可能减小引发消费者不快的联想。其关键词也从校园文化的“爱情、郁闷、聚会、交友”,演变为疯狂血拼的“五折、包邮、抢购、秒杀”。除去电商以外,酒店、快递、婚恋、旅游、影视等各行各业,也都在共谋将之打造为所谓“节日经济”中的新兴增长点。

是赞美中国人消费力之强大赶英超美,还是惊叹电子商务新经济模式之威武?是缅怀所谓纯真年代之不再,还是惋惜又一个网络亚文化产物被商业力量成功收编?

经济的爆发力总是引人瞩目,文化的生命力一贯源远流长。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日新月异,而无数种子总在不经意之间生根发芽,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巨木参天。

【注释1:BBS文化中的常用语,“灌水”指的是大量发表与主题不甚契合的讨论文章,“报告会”和“腐败”指的是请客吃饭或聚餐娱乐。】

【注释2:除了水木清华BBS外,如北大未名、日月光华等校园BBS也开设有single版面,而早期校园BBS用户之间跨站交流也不少见,因此,这些术语是否为水木清华BBS中独创及首创,本文不敢断言。但目前搜集到的资料中,最早的使用证据出现在水木清华BBS。】

UPDATE:本文稍作修改后发表于《青年参考》(2012年11月14日 第39版),报纸版面链接见:http://qnck.cyol.com/html/2012-11/14/nw.D110000qnck_20121114_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