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媒介 时代

戏仿的狂欢——“调戏凡客”

最近几天,互联网上盛传“凡客体”。

最早发源于豆瓣的这场名为“全民调戏凡客”的活动,根据其发起人的自述,是靠了自己的“一点敏锐”,发现网上有零星的改图行为,然后发起这场活动并成功地“把事情搞大”。至今该活动的相册里已有豆瓣网友上传的图片2000张,而在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和SNS站点中,一些“调戏”得比较精彩的图片也被频繁地转发。

许多人在讨论这究竟是不是凡客诚品的病毒营销。虽然我知道网络推手公司很泛滥,但实在是对阴谋论有点腻味了。难道大家就不能相信,上网的人真的是很无聊的,无聊到可以发起类似的活动并且热衷于围观起哄么。

不论这是不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有预谋地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参加的一次线上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多方从中受益:

凡客诚品受益了,其品牌知名度和关注度有所提高,至于品牌形象,厄,反正它也不是走高端优雅贵族路线么,谈不上气质被破坏,反倒是更加亲民、更加好玩、更加潮一点。

豆瓣和各大微博、SNS站点受益了,搞笑的图片带来了流量和人气,制造了话题。

新闻媒体受益了,又多一点八卦消息可以报么。

参与活动及打酱油围观的群众们受益了,自娱娱人,自笑笑它。

有两部今年的新电影,《让子弹飞》、《神奇侠侣》,搭上了便车,受益了。模仿“凡客体”,做做广告,打打知名度。

某些品牌和名人受益了,有的大点有的小点,是TA们的粉丝力量大,从TBBT、Friends、House这些剧集,到姚晨李宇春,好吧 ,也许还有奥特曼和蜡笔小新……总之,在欢乐之后TA们的形象又有所提升,更招人爱了。

相应地,另一些人却是躺着也要中枪啊。从照片到文案,恨比爱的力量更大,“某黑”比“某粉”的激情往往具有更低的酸碱度。这些同志收获了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挖苦讽刺嘲笑攻击。冤不冤另说。

下面简析“凡客体”和“调戏凡客”活动。

以韩寒和王珞丹为代言人的“我是凡客”广告,铺满了公交车站、地铁站台和互联网上。应该说,这一广告的风格是鲜明的——白色背景,清晰的人物形象居中;左边是商品名称及价格,右边是一段短句构成的自我表白:“我爱AA,爱BB,爱CC,更爱DD….我不是EE,不是FF,我是XX……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文案字体大而醒目,红黑两色;左上角有凡客LOGO,右上角是订购电话。

vancl广告图

这种刻意选择的Style,其诉求是简单、直白、朴素地不装13、名人的真实普通生活、名人也爱的便宜衣服——并希望唤起中国城市/城镇青年的认同感。正是因为它风格如此鲜明,所以很容易被模仿,被山寨,被Kuso。那些最受欢迎的戏仿图片,除了形象生动、文案出彩外,形式上与“正版”的相近也是重要因素。

纵观千余张戏仿图片,其主题大致分为如下几类:一、粉丝歌颂偶像;二、影视动漫游戏爱好者同人创作;三、恶搞讽刺某些雷人囧事;四、PS自己照片露个脸;五、稀里糊涂来打酱油的。商品以广告来塑造其形象,渲染其魅力。然而当广告的风格被数千次地戏仿、改写,成为一个人人可用的大茶杯,装上了各人的饮料,浇各人自己的块垒,原有的文本及风格实际上已经被去魅,不再有其创造者所期望达成的那种魔力。还是那句话,所幸凡客诚品并不是一个像路易威登一样需要矫情自恋虚伪地打造其贵族形象的品牌。

其实在这场还将延续一阵子的戏仿狂欢中,一些商家已经开始顺势而上,前面说的两部电影如此,甚至我还看到了一个淘宝网店的PS图片。不知道陈年这会儿是不是在偷着乐?Vancl自己其实也应该跟进一把,起码,把那些中国的世界的名人明星们都PS出一个vancl的广告来,在网上乱发,既提升品牌人气和形象,还不用花钱,还不怕人追究肖像权。

下面是赏图时间,贴十几张我喜欢的。图片均来自豆瓣此活动相册

分类
媒介|传播 新媒介 时代

广告想给谁看,就给谁看——分众无线广告语


(图片来自CCTV.com,央视“3·15晚会”现场播放的卡通片:垃圾短信困扰“李咏”。记者 蔡代征/摄)

CCTV这次充当了社会守望者的角色,值得表扬。在一年一度的“3.15”晚会上,“分众传媒”旗下无线广告媒体子公司“分众无线”被曝光为垃圾短信重要源头(自称占据了垃圾短信“市场份额”的80%),以及泄露手机机主个人资料的罪魁祸首。在央视网站上可以看到相关报道()。记者们一共去了5个城市暗访分众无线的分公司和代理商,包括北京、西安、郑州、广州、深圳。

在分众传媒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财务报告:2007年第一季度手机广告营收为600万美元,2007年第二季度为1090万美元,2007年第三季度为1400万美元,同比增长298.9%。

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渠道拓展经理庞路斌:咱们数据库,现在总共有两个多亿的手机号码资源,中国的手机用户是五个多亿,我们掌握了整个全中国一半手机用户的信息。
……

世纪众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直销部经理腾振兴:现在我们公司平台上,一天走一千多万条,高的时候两千万条。

精准分众(深圳)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王缙: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重庆、大连、东莞、惠州等十家分公司,每天的发送量是三千万条。

深圳市巨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业务经理徐利晓:最多我们这边,目前一天发6千万条。

郑州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晟:我们的日流量现在是两亿条。

Keso感叹,各大门户网站在此事件中“装聋作哑”。现在看来新浪搜狐网易都有羞答答的低调报道。所谓羞答答,是针对于门户网站们通常“唯恐天下不乱”的炒作手段,在这一几乎全民都是受害者的风波中的欲说还休状。但其他媒体、社区、个人blog已经是群起而声讨之。

分众传媒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表示并不清楚属下公司所为,这样的说法你相信吗?分众传媒给我个人的印象,一直就像这本科幻小说里描述的这个广告世界那样令人生厌。而名誉扫地的“分众无线”大约上市无望。迄今为止,在此事件中的资本力量并非猖獗到凌驾于民意、媒体监督甚至政策监管之上。

但请不要乐观太早。我们的社会太暧昧,潜规则太多,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太多。如果有一天,侵权害民的公司遭到严惩,行之有效的监管政策得以实施,公民的个人隐私得到制度性的保护,那个时候,我们再来鼓掌吧。

讲点个人的故事。自从买了房,手机上就开始经常接到来自不同的房屋中介公司的电话,问我房屋是否要出租或出售。我也曾问过它们,哪里得到我的电话?电话那头当然是支支吾吾不予作答。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出卖我的是房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对此类电话,开始曾说不卖、不租;后来就回答,已经卖了;再后来,直接说“你打错了”。但无论怎样,我已受到打扰。没有相关的制度保护,我哪里有任何应对方法呢?——最后我想到一招,是不是可以尝试注册个声讯电话服务绑定在我的手机上,打通就收个几块钱的那种,然后主动向房屋中介们提供这个手机号……

——说笑而已。以流氓手段对付流氓行为,以“群体暴力”应对“广告恐怖主义”,这样枪林弹雨、弱肉强食的社会并非我所向往。

又及:金钱的力量在这起事件中的唯一影响,或许是天涯社区的删贴行为。这位天涯IT版版主的倒霉际遇和愤慨控诉,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的戕害自由表达的实例——不论天涯社区的删贴行为是被人授意,还是主动摇尾向金主示好。如果我们承认多元与独立的声音的可贵,于此一例,更能看清拥有相对更为自由的言论平台的重要性,尽管自由的代价有时有点累人,但自由的滋味或许值得付出这一点代价。而作为web2.0时代以后的个人,打造并拥有自己的媒体,或许是高阶的媒介素养之一。从媒介研究和传播实践的角度,这或许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台湾辅仁大学的阿孝,自2004年起便一直关注新媒介技术与公民新闻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并已有专著出版,十分值得借鉴,特此推荐。

分类
闲情

“阿迪达斯·我的故事”之卡斯特罗版

hi,我叫菲德尔·卡斯特罗。这是我的故事。我这辈子经历过太多事,扛过枪打过仗,闹过革命,掌过权。我一点也没觉得这有什么困难。

2006年我动了个小手术,有谣言说我已经死了。当我们的敌人早早宣布我濒临死亡或者已经死亡的时候,我很高兴向我的同胞和全世界的朋友公布了一小段录像,让我们看看他们现在还能说什么。

我已经81岁了。我正在一天天康复。是的,这不容易,但面对死神,你要做的,就是变得更强。

阿迪达斯——没什么不可能。(Adidas…Nothing is impossible…)

——以上是我的KUSO之作。起因是看电视新闻,又见卡斯特罗,又见阿迪达斯。下面是四款卡斯特罗的阿迪达斯造型。

07年4月20日,会见来访中国领导人:

2007年3月12日,与作家加西亚谈话:

2006年10月28日,公开电视亮相粉碎死亡谣言:(前两张图片中,上衣左前胸赫然印有“E. CASTRO”,似乎是阿迪达斯的专门定制产品?后一张图片中那一款,原来02年就曾经穿过,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件,但看来卡斯特罗蛮喜欢这款!)

2002年5月,与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全明星棒球赛:(奉上广告词两句:1、卡斯特罗四年中最喜爱的限量纪念上衣!2、虽然他们政治立场截然不同,但并不妨碍他们都选择阿迪达斯!——Adidas公司如欲使用,请联系本人并支付版权费用)

当然,阿迪达斯并不是全无对手!2007年1月29日,卡斯特罗会见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身着一运动装,疑似非阿迪品牌:

2008/11/19更新:胡主席探卡斯特罗,还是阿迪达斯!

分类
读书 时代

Space Merchant: Kick the Capitalism’s Butt!

不太记得以前读过波尔的什么书,反正这本《太空商人》让我能饶有兴味地一口气读完。尽管已经过一次翻译的再创作,小说的语言风格仍然透着美国人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劲儿,也不乏幽默感。本书写于半个世纪前,但读罢掩卷,却总觉得书中描绘的那个社会和今天你我身外的这个世界存在某种相似。本文标题中的“踢资本主义屁股”指的只是作者对社会的抨击讽刺,并不是书中主人公们的作为。

22世纪的地球,是一个由广告业所主导的工商业社会。小说男主角考特尼就是社会中最具权力、影响、财富和魅力的人之一,赫赫有名的“广告撰写人”;美国总统不仅对身为全球最大广告公司老板的他必恭必敬,甚至还得看他们公司驻国务院特派员的脸色,而后者便能轻易影响两院的投票结果。广告公司不仅主导生产、销售,创造产业,而且塑造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规划全社会从宏观结构到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他们建立了超巨型联合企业,其中包括“印第产业”,即把整个印度组织为单一的卡特尔巨人,生产的一切商品都通过他们公司的广告销售;他们也开发了月球;他们即将展开对金星的争夺。

此刻的地球已经资源枯竭,最富有者将用清水洗澡,食用非人造蛋白质、佩戴木质首饰作为奢侈高尚生活象征。“资源保护者”被视为社会公敌(或许只是社会中占支配地位阶层的公敌)和恐怖分子,因他们认为当代文明是在掠夺地球,主张采取自然的生活方式,反对消费主义。金星要成为美国人的殖民地,第一是寻找殖民者,这可以通过考特尼所在公司的广告解决,投资一兆美元就能说服人们“远方的草地更绿”;第二是将他们送往金星,广告公司对此要做的是宣传与说服,使得地球与金星间的往来赏心悦目;第三是让这些人到达金星后做些什么——就像对待“印第产业”那样来对待吧。

考特尼所在公司力推的“咖啡斯特”几乎已成全世界人的日常饮品,内含对人体无毒但令人上瘾的生物碱,饮用10周后终身不得摆脱,戒除需花费5000美元以上,倒不如终生饮用,“每餐三杯,床前备一壶”。其竞争对手公司办的周刊,考特尼及其老板也认为是“廉价的东西、低劣的广告”,但是覆盖了1650万读者,所以他们也打算办一份,首期发行数定为2000万。在考特尼乘坐飞机前往南极途中,他自己也被其对手公司在飞机舷窗上的不断打出的广告折磨:“你眺望窗外,本想让胃感觉舒服一些,再看看下面有趣的国家,结果哗一下,全是汤顿公司为一些低劣产品所作的广告,充满色情,粗俗不堪,愚蠢的旋律不停地灌进你的耳朵,令人厌恶。”这些广告中还包括除臭化妆品的嗅觉广告。——老实说,读到这里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叫“分众传媒”的公司。

考特尼深谙广告之道,他清楚词语的魔力,纯熟地操纵图像、声音和符号排列组合,营造种种幻想和心理暗示,甚至将广告与美国人民普遍的心理创伤结合起来,“干我们这一行就要深入男男女女的灵魂,我们靠吸纳天才、重新指导天才来干预生活”,目的是对最崇高的理想的追求——销售。而他关于金星所做的种种工作让我想到的是一系列当下热门流行字眼:公关、包装、营销、形象策划、炒作、品牌、政府关系、企业形象……你可以把这些字眼随意组合起来,一般都会得到更时髦吓人的概念。

由于“资源保护者”的计谋,考特尼昏迷后被修改了手臂上的认证号码变成了社会最底层的劳工,送到了哥斯达黎加(我知道这个国家好像是因为他们的国家男足和中国男足颇有几次交锋)的农场。为生存,他“自愿”签订了劳动契约,开始了伴随着艰苦、恶臭、饥饿、剥削的农场工人生涯。他还记得自己为这里撰写的广告词:“克罗利拉蛋白质营养丰富,它产于阳光充沛的哥斯达黎加,是独立自由的农民通过灵巧的双手和自豪的劳动制成……”在这里他们能挣到工资,但几乎不够自己日常开销,再加上管理者的盘剥和金融手段的压制,他们一天天劳动下去,结果只是欠的钱越来越多,于是注定一生辛苦劳作。而社会分化和等级体制的严苛,使得考特尼甚至都无法给昔日同僚手下打通一个电话。

考特尼自非池中物,引起了社会底层“资源保护者”的注意并打入其内部,开始了回归社会顶层之路……后来他也的确做到了,甚至成为公司老板,比昔日更飞黄腾达。而关于他妻子的迷团也逐步解开。最后他自己也成了社会所不容的“资源保护者”,半是被迫半是自愿地飞往那有待开发、艰辛但充满希望的金星。

是的,消费社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商战、广告魔力、民族国家权力式微、全球化文化与经济、第三世界、贫富分化、剥削压迫、环境问题……五十年前写下的,仍然是五十年后至为关键的东西。只是,并没有一颗金星,作为我们逃往的彼岸。而且即使是小说中的这种逃离,也绝非理想解决办法——不说充满艰辛和十分漫长的改造道路,即使金星真的被“资源保护者”们改造为理想家园,滋生在地球的巨大阴影也不会放过他们,就像海因莱茵在《严厉的月亮》中讲述的那样。

《太空商人》(Space Merchant)
[美]弗雷德里克·波尔、C.M.科恩布卢斯著,廖七一译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分类
时代

人类没有广告,世界将会怎样

某君在讲座上告诉我们:五年前花一千万元做电视广告的效果,如今要花一个亿才能达到。若这的确是现实情况,那么从整体上看,全社会的各个商业企业为了达到与五年前相当的营销“效果”,要付出十倍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又都被折算在所有的商品中,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最直观的结果就是涨价。即使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也可以看到:不论商品本身的质量是否有所改进和提高、是否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真正需求,价格也同样要大幅度上涨。

这样的结果从统计的面上来讲似乎是皆大欢喜:广告业和传媒业产值因之猛涨,整个商业的销售总额因之猛涨,GDP当然也涨——但是,大众生活的普遍水准是否就因之提高呢?人们的幸福感是否会因之增加呢?答案似乎未必是肯定的。

当然,全社会GDP增长的同时,所有人的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但物价也在提高。全社会的商品越来越多越来越贵,钞票越印越多,从前买一个苹果一毛钱,今后买一个苹果十块钱,大家钱包是鼓了,可是怎么看怎么像糊弄猴子的“朝三暮四”的故事。

尤其是对整个广告业界,我从总体上抱着厌恶的态度——或许从诞生之日起广告就已经超出了老老实实告知商品详细信息,以便消费者选择的纯朴目的,而极尽刺激、诱惑、欺骗之能事,通过玩弄操纵符号序列,制造虚幻想象,让所有人购买和消费最初需求之外的商品,陶醉于“物”之外的虚无。人类有了商业广告这种玩意儿还真是自娱自乐呀,把本来可以很便宜的东西因此变得身价百倍,最要命的是玩弄广告的人也不能控制广告,这个无底洞逼着所有企业投入越来越多的金钱,否则就要面临来自对手的威胁,看广告的和做广告的同样被广告所控制着。

嗯,这是无聊愤青的简单思想。但每当看到沾沾自喜无比幸福的广告“大师”们登台自吹自擂或满口“创意”、“策划”、“打造”、“营销”时,便非常想问一个不合时宜莫名其妙的问题:你对人类有何贡献?胡思乱想一下,如果人类从来不曾有过广告,或者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美好。

不可能吗?至少,Firefox浏览器不要钱,它仍在不断被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变得更好,它也不做欺骗你的商业广告。嗯,Wikipedia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