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化媒体 新媒介 时代

欢迎来到五毛时代

站在赛博海洋的沙滩上,感受喧哗与骚动。但那些出乎寻常的巨浪洪涛,实际往往是来自地壳或大气的运动,而非海水本身的意愿所致。所谓网络舆论网络民意,也正如此。

商业力量操纵

和菜头敏锐地察觉近期互联网舆论场中的官民商互动与往常有异。其中的案例包括深圳海事局林嘉祥涉嫌猥亵少女事件、重庆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哈尔滨糖果酒吧六警斗殴杀人事件。他的看法是:“我们已经进入到和付费评论和付费真相共存的时代,在网络上甄别信息真假的难度空前提高。”

商业领域对新闻和舆论的操控和冒充行为,多到让人熟视无睹,多到可以从“存在即合理”的辩护,转化为理直气壮地公开宣讲。不论“网络打手”,还是“网络推手”,都变成相当有利可图的好生意;而这些生意人也非常为自己的“成功”骄傲,有人放话要“成为传统公关行业的掘墓人”,有人登上讲坛宣布“拥有监控10万个论坛及维护言论的能力,拥有1000人的营销队伍,拥有独到的网络言论监控系统,可以第一时间提供网络言论的监控报告,同时对相关言论作出反应”。

keso对此早有过评论:

充当打手、杀手,本来应该是偷偷摸摸干的事,低调、不出头是起码的职业素养,不接受采访、不上报纸、不参加诸如“艾瑞新营销年会”这种公开会议。现在可好,黑社会老大以社会主流、精英、专家的姿态,公然出来抛头露面,莫非真的是为了洗白?可是洗得白吗?

但问题在于,中国社会当前的道德底线已经模糊,伦理标准难以衡量,何者为黑,何者为白?豆腐渣教学楼、三聚氰胺奶粉给全社会敲了警钟。紧随而来,新媒体企业的“传播腐败”大白天下,例如百度的“新闻公关保护”政策,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的“伊空格利”。这些互联网界的领军企业和主流精英们尚且如此,网络打手和网络推手们岂不有充分理由认为,五十步与百步,谁都别笑谁?随后刘韧出事,据说还是与“公关”脱不了干系,而斗争另一方的周鸿祎先生在业内的声誉也颇有争议。被抹黑的不仅是一两家企业,一两个人物,而是“公关”这个词,这个行业。

政治力量操纵

更何况,在政治领域内的光明正大的操控与冒充行为,足以为商业领域内的效仿者作出榜样。

关于近日舆论形式变化,前些日子连岳的一篇文章,提醒了我们并存着另一种变化,另一种可能。据说“上头”的新精神是:“说是关于新闻报道有三条指示:1、速说事实;2、慎说原因;3、以信息淹没信息。”

这样的指示让人想起公关专家们的“危机公关”、“新闻管理”原则。这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办、宣传部,以及各机关部门的新闻宣传口,没少接受本土和国外专家们的培训和讲座,将那些技术味十足的口诀一再品味琢磨。一些知名的国际公关公司近年来也为政府部门提供建议乃至服务。那么如今的“反常”,是否是公关理念潜移默化的效果开始显现了?

“以信息淹没信息”,和“占领舆论阵地”、“舆论引导”的思路保持连贯。近年来大力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也是此思路的具体实施途径之一。据Ecko考证,网评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底薪600元,按发贴量加薪,每发一帖,键入“网络评论员管理系统”进行统计。一帖“五毛”,“五毛党”由此得名。Ecko说得好:“在商业领域被冒充的是消费者,在政治领域冒充的则是公民。”

五毛时代

那么好吧,欢迎进入五毛时代。

中国网民超越2.5亿,逼近总人口20%,越过了“创新扩散曲线”中快速增长的临界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网民人数的暴增,甚至全球金融风暴也不能延缓这一趋势。人们不再热衷于讨论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的差别,因为互联网就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社会的一部分。

当年洋溢在中国互联网上的那种精英的、浪漫的、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一去不返了。中国互联网已经走出伊甸园,走入蛮荒丛林,玩具变成工具,游戏变成谋生,娱乐变成产业。就像中国九十年代经济改革一样,在法律规制和伦理道德都不成熟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国的互联网一样进入弱肉强食的角斗场。商业力量、政治力量、甚至草根网众自己的力量,“不择手段”常是“达到目的”的效率保障。五毛时代,其实也可以叫做丛林时代,拓荒时代。

正如人类文明演进所展示的那样,五毛时代不是永恒,只是一个阶段。奥巴马在走向总统的道路上,花费了11,881,554美元在互联网媒体上,包括google adwords, facebook等广告支出。他有没有雇佣“五毛党”或“五美分党”,有没有推手和打手在为他服务?我现在没有看到什么证据——广告、公关、营销、品牌、策划,尽管有时候与“欺骗”、“操弄”、“冒充”真的很难区分,但在成熟的商业和民主环境中,总是要更规范,更文明,更讲究伦理一些。没有一日建成的“理想国”,日拱一卒,也是进步。或许再过五年八年,中国互联网会慢慢走出五毛时代。

至于个人在五毛时代的生存法则,下文再叙。

分类
表达自由 媒介|传播

三鹿奶粉危机事件:一种传播腐败?[转载]

转载按语:下面这篇文章,就是ohmymedia昨天《无人负责》一文中提到的,被所在BSP删除的那篇文章。现由原作者授权,发表在此,大家也正好可以一起评断,文中究竟何处触犯了“上级监管部门”的法眼?

三鹿奶粉危机事件:一种传播腐败?

作者:今日 载于http://today2100.blogbus.com/

  近日,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疑为有害物三聚氰胺污染)的不断曝光,一个真相开始被网民慢慢挖掘出来。一句新的流行语应运而生:“关我鸟事,我是来退奶粉的!”

  根据对互联网信息的查证可知,在2004年安徽阜阳奶粉“大头娃”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奶粉就被当地一家报纸披露为不合格产品排名第32位。为此,三鹿的公关公司通过努力运作将这一危机渡过,这一次是有惊无险,因为那个排名结果似乎为“误报”。
  一年一变天,更何况互联网上的四年。9月11日开始,三鹿婴儿配方奶粉疑似导致“肾结石”的新闻发布后,这次看来在劫难逃;尤其是此后人们开始怀疑三鹿要将此危机转嫁给两位已被捕的不法奶农后,作为事主的三鹿更加速了走向被舆论判决的“死刑”,至少也是无期徒刑--想东山再起,恐遥遥无期。

  在信息自由的互联网上,这一次民间力量又继众多网络事件后显现出巨大的威力。有网民发文《惊爆:一封三鹿公关公司写给三鹿危机公关的信》,似乎挖掘出一份千真万确的公关策划书。其内容大体是这次事件中,因北京奥运期间政府对报道中国食品负面新闻的控制,早已于6月中旬后就暴露出的三鹿奶粉问题暂时波澜不惊。为此,公关公司建议奥运后要立即着手将问题扼杀于摇篮。
  从这篇转载的信中可见,这家广告公关公司给出的三大危机处理策略中,除了给所有受害消费者以“封口费”以保持其两年内不提及此事件、搜集竞争对手产品负面信息以防意外打击以外,另一重要谋略是“与‘百度’搜索引擎媒体合作,拿到新闻话语权”。
  一个市场化企业在其日常公关运作中提到“新闻话语权”--信息流动的命根,这对善良而不谙暗箱操作的中国消费者来说,个中真相是何等的恐怖。在这封署名为“北京涛澜通略国际广告有限公司三鹿服务小组”、时间为8月11日的建议信中称:现有蒙牛、伊利、汇源等企业,给予百度以一个自然年度500万元的广告投放即可在百度上享受新闻公关保护政策--通过百度难以搜索到广告企业的负面讯息。信中更强烈建议,在“肾结石”事件还未大肆曝光的特殊时期,应尽快与百度签订300万(保护政策最低费用)的框架协议,这样,小网站有关三鹿的恶意报道均可被删除,再加上其他公关努力,此事件即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这封信内容属实,相信各位看官会深感“很黑很社会”。笔者曾经执教过数年的公共关系课程,看了此信后深感惭愧--因为这家广告策划公司实在是太“强”了,他们可以将蕴含社会美好理想的公共关系事业玩弄于股掌之间,将公共关系变成万恶的走后门庸俗关系。
  事实上,一些广告企业所从事的公共关系即为走歪门邪道,霸占媒体资源、垄断公共空间、破坏社会公平,使公关策划纯粹兑变为简单的有利于己的新闻事件策划,而远非一种职业的理想与态度。今日,三鹿公司方面又暴出有害奶粉系不法奶农掺三聚氰胺的说法,迅即遭到广泛质疑。纸包不住火,若真是委过于人,实乃公共关系之大忌。

  本人更关注的是重大事件中社会信息的流动与控制的变化。此事后,为力求与三鹿划清界线,百度与阿里巴巴发生论争,前者抗议说,网友们所转载的“三鹿奶粉危机扯出百度原是最大网络黑社会”一文,最初来源于阿里巴巴。尽管百度申称在事件暴光前三鹿两度向其接洽要求提供有偿新闻公关保护时即断然拒绝过,但是否如此已然不重要,因为普通百姓根本无法知晓真相;相反,从情绪性心理来说,如此开脱的客观的社会反应必是被认为越描越黑。
  理论上我们可以假设,如果百度真的曾与三鹿达成“公关”合作,那么上面那句话可以改为“很黑很百度”?当然,将“百度”换成任何一个对信息进行网关控制的机构也是成立的。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实际上,百度搜索数年前推出“竞价排名”服务时就受到广泛争议,本人服务过的一间公司即曾为百度竞价客户,但本人不以为然--谁出的钱多谁就可以登上关键词搜索的首位,这种给钱就干的活,高明不到哪儿去。这也是一种公关公司所玩弄的词眼--“新闻保护”或“新闻话语权”。相对来说,也是一种反向封锁,在人为控制机制下你“没钱”即意味着没知名度。如果搜索企业内部真有这种所谓的大客户保护服务,就无异于互联网上的“有偿(无)新闻”。这是什么逻辑?当然是金钱逻辑;这是什么行径,当然是强盗劫路行径。

  可以稍作对比试验。13日,通过谷歌搜索“惊爆:一封三鹿公关公司写给三鹿危机公关的信”,结果返回7460项;而以百度搜索,则仅有71项。两两对比,是一种偶然么?
  20日,再次对比两大搜索的同一关键词结果:谷歌为9910项,百度为225项。相差之巨,难道是两者机器算法的不同么?

  上述公关信中说,“百度作为搜索引擎,是所有网站的集结地,也是大部分消费者获取搜索信息的主要阵地,对三鹿来说将是公关环节的重量级媒体。”对需要垄断而不是开放信息源的所谓“危机公关”来说,这真是一语中的。
  在网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垄断信息传播,而广告公关企业的如此公关,也必将加速推进他们所服务的企业于万劫不复之地。
  其实,一个民族企业和品牌的成功何其不易,但家大业大,是不是就表明自己在企业文化和价值方面真的成熟了呢?基本的一条,是不是对人作为人的尊严真的足够尊重了呢?我们的企业家们不应该警醒么?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种新闻封锁,或按利益区别对待信息的流动,提醒人们不要天真地忘记在互联网上仍然充满大大小小的网关控制,提醒人们互联网信息的商业机制对信息自由、公平流动的危害性。在多元的互联网上,一部分利益集团重新控制了社会信息传播权,而权力过渡集中,必然导致一种新的传播腐败,进而无理破坏网民的知情权。

本文参考资料:
公关信:http://forum.taobao.com/forum-1/show_thread—-18217871-.htm?ad_id=&am_id=&cm_id=&pm_id=

分类
表达自由 媒介|传播 新媒介 时代

与时俱进的SEO:Search Engine Omission?

如今的互联网、新闻或者公关从业者,如果不知道SEO,大概不能算称职。所谓SEO,即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即搜索引擎优化,外行如我的理解,就是通过网站内容的选择和编排,通过关键字分布、增加内部链接和反向链接、竞价排名等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提高在各大搜索引擎的排名,给网站带来更多流量。——但现在看来,SEO还有必要增加新的涵义:SEO=Search Engine Omission

怎么理解呢?Omission对应的中文意思大约是“忽略、疏忽、省略、删除、遗漏、排除”,也就是说,让搜索引擎有意无意地忽略、删除某些信息,从而达到减少某些网页被大众看到的目的。什么,谁要干这种无聊的事?请看下面生动鲜活的例子:

sina2

这张屏幕截图,来自新浪网:《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公布》。请仔细看,文中所有“伊利”二字中间都存在空格一枚,变成了“伊 利”。这则新闻全文转载自央视新闻联播,如果我们对比新浪的这个网页和新华网、央视网、搜狐、网易等其他网站的同一则新闻(请自行搜索查证),会发现正文几乎一字不差,除了这几个空格。

无独有偶,腾讯网转载的同一则新闻,“伊利”也都变成了“伊 利”。截图如下:

qq1

当然,新浪网的其他报道中也出现了从“伊利”到“伊 利”的神奇大变身,顺手搜出三个,一并立此存照(点击看大图):

sina1 sina3 sina4

2008/09/19 update:如果你发现新浪网的部分新闻正文中,“伊利”仍然是“伊利”,请你在页面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查看页面源代码”——你很可能会发现,“伊利”在源代码中变成了“伊<!>利”。这个花招更加隐蔽!实例如新浪的这个网页,其源代码部分截图如下(感谢solidot.org,以及hax网友的留言提醒):

sinasource

让我们用左脚无名趾稍稍分析一下:第一,完全相同的新闻正文内容,只有新浪网和腾讯网上出现了奇妙的空格,源网站和其他转载网站上则没有空格;第二,这空格不偏不倚,只出现在伊和利二字之间,并且没有漏过一个“伊利”组合;第三,不止一篇新闻中的“伊利”都以“伊 利”的形式出现。——因此,这是人为干预的结果而非巧合或排版错误。

这种干预的后果是什么?见多识广的中国网民很清楚。当我们在论坛发贴或BLOG发文时,常常主动地采用“民 主”、“共+产+党”、“西-藏”的形式,人眼可识别而机器不易识别,避免被程序自动过滤或被“盾”的命运。而新浪网和腾讯网的编辑们显然不会认为“伊利”是敏感词,但他们联想到的是,一旦你把“伊利”写成“伊 利”,网民们就不能再通过搜索“伊利”这一关键词找到这个网页了。

新浪和腾讯收了伊利多少公关费,或,广告费?这种行为,既没有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可言,从其效果来看,又幼稚愚蠢得可笑。

伊利更愚蠢。或许这场巨大灾难已经让它变成热锅上的蚂蚁,连这种小儿科的伎俩也慌不择路地用上了。伊利的公关同学们,首先呢,你们搞定新浪腾讯,但还有七八个大门户和新闻网站,还有上百垂直门户和大论坛,还有千万blog,还有在SNS中奔走相告的上亿网民。其次,新浪腾讯欺负你们土鳖,玩你们呢——一来他们干活不认真,有部分网页还没帮你们技术处理成伊空格利;二来他们完全有更有效的手段,比如修改robot.txt禁止搜索引擎蜘蛛来爬相应网页,但却用了这种原始笨拙的方式。

以上是SEO(Omission)的一个例子。当然,对于财大气粗、习惯暴力征服的主儿,他们会说,搞什么搜索引擎优化,老子出钱买你们的竞价排名!在现在的语境下,那就对应着,大爷我直接砸钱给搜索引擎,直到把负面新闻给砸没了。这就是高端玩法:“搜索引擎删除”,或曰“新闻公关保护”。

本质上,搜索引擎Omission仍然和搜索引擎优化一致:通过技术/经济/政治等手段,操纵搜索结果,进而优化自己在社会公众面前呈现的结果,优化自己的形象。

都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这次已经是灾难,搜索引擎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紧急状态下,这一招数无法施展。但在非紧急状态、非举国关注但却同样关乎民生的其他事件上呢?百度能不能、敢不敢承认自己,从来没收钱去做“搜索引擎删除”?江湖传闻中的“三鹿危机公关方案”(见本文后附录),迄今无法证实其真伪,但它无疑是一记警钟。百度脏不脏?Search Engine Omission是否有效?天知,地知,百度知,业内人士知。

至于此后百度阿里巴巴之间爆发的一场口水大战,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附录:转载《三鹿集团公关解决方案建议》全文及图片

分类
读书 听闻 媒介|传播

危机八必

这是清华经管学院杨斌教授11月19日的一次讲座。主题是关于企业和团体可能遭遇的危机,及如何应对危机。看得出来杨斌具有丰富的MBA教学经验,生动清晰的表述,丰富充足的案例,信息传播的效果是很不错的。我坐在台下边听边想,希望自己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准。

讲座中播了电影《大事件》的两个片断。一是胖警察遭遇任贤齐扮演的绑匪并被后者用枪指住,他立即惊惶下跪举起双手求饶,孰料被躲在暗处的电视台偷拍并播出,再加上某议员义愤填膺的指责,激起民众的愤慨,香港警方的形象和公信力出现危机。其后的片断,是陈慧琳饰演的女警为应对此危机而特别制作的电视画面剪辑,包括因公殉职的年轻警察的年迈父母和同为警察的女友的访谈;一位卧在病床绑着绷带平静讲述自己被匪徒AK47击中晕倒、隔天醒来便被告知必须截肢的警察的特写;那位被曝光的胖警察沉痛而平静地表示,自己并未违反任何警队规章,警察也是人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命,况且自己要是死了,谁来照顾老婆孩子(镜头摇至其身边面容悲凄的老婆和嗷嗷待哺的婴儿),随即他坚决的说,如果有机会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下跪求饶……看到此处,众皆叹服,在这样的情感调动和唤起下,可能爆发的形象危机想必会在观众感动的泪光中消弭无形吧。

虽然讲的是危机应对,但其实他提出的“八必”即八条原则,似乎都是针对如何应对媒体,形象传播,保持良好公共关系的内容。现抄录备忘如下:

·FFF, First Person, First Time, First Place。

机构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面对媒体和公众。

·SAS,See And Seen。

让人们看到机构最高负责人在事后亲自采取了行动,包括发布新闻和表态。

(对公众,形象胜于事实,感觉重于事实,态度重于行动)。

·PPP,People, People, People。

救人胜于救物,人的生命和尊严高于一切,以人为本;以及,以情动人(如《大事件》的案例)。

·WC,We Care。

对所发生的事表示遗憾(但不是道歉!牵涉责任问题)和关心。

需及时把握舆论,使组织行为与公众期望尽量一致,积极姿态。

·TTT,Tell The Truth。

绝不说谎,不编造理由(但不等于把真话和盘托出)。不发表不准确消息。

·OOO,Only One speaks Out。

以组织作为唯一权威的信息发布源头,且只有一个出口(新闻发言人),避免自相矛盾。

一些细节,如新闻发布会在组织外的地方开(便于控制人员),尽量避免组织名称和logo的出现(减小对形象品牌的损害),提前公布召开发布会时间(给自己一个应对媒体轰炸的缓冲)等。

·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

简单直接,和“拙”,而不是给人油嘴滑舌、事先准备、官腔的态度。

要诚实,不作推断,不使用行话,不推卸责任。

不回答任何在“虚幻假设”基础上的问题,回答时仅以事实为判断的出发点(我记得章启月对外国记者用过这条)。

·PASS,Partner All Shareholders &
Stake-holders。

找出利益相关者,尽可能结盟;可能损害谁的利益,谁是最关心危机的人?有针对性处理。

邀请公正、权威性机构来帮助解决危机。

除去这八条原则,杨斌还做了些记者行为分析,对于和媒体有一定认识的人来说是很自然的事,但实际上很多人还是没有这样的意识。比如记者报道无法绝对客观中立;他们受到报纸工作流程的制约、老板、交稿时限的逼迫;媒体不是敌人,记者并未被训练来专门搜寻你的负面消息并来羞辱你,应主动提供新闻素材,主动合作……呵呵,不过这些都是基本意识层面的东西,具体做起来,技巧应该还挺多的吧。

此外,我发现这些原则假如被应用到个人面临危机时似乎也蛮合适,比如婚姻哪感情哪家庭哪遇到突发事件时,像什么KISS、TTT、SAS的,哈哈,看来这也是个做人指南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