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热的北京七月,打开电脑,facebook连不上,twitter连不上,饭否连不上。也没有什么多说的,只是写一句话,记录这些什么也连不上的日子,以及那句无比经典的“该看的就看,不该看的你就别看”。
分类: 表达自由
journalism, publishing, speech and express
7月1日以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前将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而进口计算机在我国销售前也将预装该软件。
这款软件具备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等功能,工信部等几部委使用中央财政资金买断其一年服务供全社会免费使用,此前几部委已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的联网计算机5月底要安装该软件,而所有进入“家电下乡”目录的计算机也已预装该软件。目前绿坝的装机总量已超过5000万套。
工信部在《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中指出,此举将有助于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巩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成果。
简单回溯一下“绿坝-花季护航”的成长经历吧,参考资料来自一些公开媒体报道:
1997年,郑州金惠公司成立,公司成立后,就以教育信息化为核心战略之一,并生产出作为河南省自主品牌的计算机“金惠牌教育电脑”。1999 年起开始自主研发“基于内容识别的网络有害图像的过滤技术”,经过近十年的互联网图像内容识别检测的研究开发工作,获得了国家多项发明专利,形成以“图像识别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产品。
2006年2月,在信息产业部主办的“绿色上网技术标准”讨论会上,郑州金惠公司的产品技术作为重要技术参考标准。(来源)
2006年该软件已经在郑州教育信息网中心控制机房安装,当时叫“绿坝防黄”软件,据说可以“有效过滤不良网络信息,使局域网内的500多所学校的校园网可以安全上网”。(来源)
2008年1月,“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在原信息产业部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招标中胜出。当时的提法是:“由国家出资购买‘绿坝·花季护航’软件供社会免费下载和使用。作为国家和政府主持的公益性活动,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服务项目组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系列宣传和推广工作,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过滤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信息,从而倡导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健康上网,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2008年10月8日,该软件公开测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南省信息产业厅和郑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以“绿色上网,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试点测试启动仪式”在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光华大酒店举行。“绿坝·花季护航” 软件由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推出。当时,有关公司通过提供下载网址、提供光盘等多种途径向用户免费推广软件。但此软件也是由中央财政出资买断的。(来源一、来源二)
据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可以实现色情内容拦截、不良网站过滤、上网时间控制、上网记录查看、网上聊天限制、密码权限管理和电脑游戏监管等多项功能,可以在学校机房终端、网吧,家庭等多个场所安装使用,不但可以过滤掉淫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还可以通过上网时间控制、网上聊天限制等功能帮助孩子逐步的戒除网瘾。
2009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四部门决定,为各中小学校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免费提供“绿坝-花季护航”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教育部要求确保在5月底前,各中小学校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均能安装运行好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来源一,来源二)
随后,就是在各大媒体重要版面出现的这则新闻,中国境内销售的所有计算机(国产及进口)都必须预装此软件。
其他:
工信部以总价4179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图像过滤软件“金惠堵截黄色图像及不良信息专家系统”和文字过滤软件“花季护航上网管理软件”两款软件产品第一年的使用权。其中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公司获2180万元,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获1990万元。(财经网)
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位于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樱花街5号,注册资金2000万元。企业法人赵慧琴曾任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科海集团党委书记、常务副总裁。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和北京麦纳新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注册在中关村高科技园,是针对自然语言理解处理的理论探索及其技术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来源)
软件开发方之一的金惠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该软件屏蔽的网站只是色情网站。而如果父母想接入那些被屏蔽的网站,绿坝软件可以被关闭,而且这一软件可以被卸载。用户如果想卸载这一程序,他们需要输入一个在安装这一软件时设置的密码,设置密码是为了阻止孩子们让软件失效。(来源)
“这完全是一个商业行为,与政府没有任何关系。”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晨民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张晨民强调,“这款软件与美国很多保护青少年上网的软件原理是一样的,都是过滤网上的黄色和暴力信息,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当前很多国外网站和外国公司开发的网游都充满黄色和暴力内容,给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西方媒体将这样单纯的商业行为抹上政治色彩,甚至称我们有军方背景,这完全不是事实”。(环球时报)
如是我闻:
- 牛博被低俗
2009年1月9日15点-16点间,牛博被关。牛博被关的理由,据说是“大量登载时政类有害信息”。
- Edgy Chinese blog host Bullog.cn shut down by Net Nanny
- 七部委联手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人民网专题
- 国新办副主任蔡名照解释何为网络低俗内容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向公众介绍,网上低俗内容主要包括,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宣扬血腥暴力、凶杀、恶意谩骂、侮辱诽谤他人的信息;容易诱发青少年不良思想行为和干扰青少年正常学习生活的内容,包括直接或隐晦表现人体性部位、性行为,具有挑逗性或污辱性的图片、音视频、动漫、文章等,非法的性用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以及散布色情交易、不正当交友等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包括走光、偷拍、露点,以及利用网络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的信息等;违背正确婚恋观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包括宣扬婚外情、一夜情、换妻等的信息。
- 整治互联网低俗风首批曝光网站整治情况发布
- 我国公布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第二批曝光网站名单
- 41家传播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站被关闭
- 打击低俗与道德恐慌 | Oh My Media
2004年就打击过媒体低俗了,看来以前的行动不太成功。
- 扫盲系列:关于“整治低俗之风”的一些官方信息
- 关于低俗整治
- 像预报天气一样预告网络舆情信息
互联网舆情监控技术通过对热点问题和网站信息比较集中的领域,如:网页、论坛、BBS等,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采集最新的消息和意见,并通过专业技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逐步过滤和预处理,然后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对社会有害信息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避免有害信息快速扩展和蔓延,将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 TRS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 TRS-中国最大的搜索和内容管理技术提供商
- TRS联袂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启动“信息网络安全舆情监控项目”
- China steps up internet censors’ scrutiny
走出国门,蜚声海外,为国争光。
一个ID在某论坛指责当地某官员腐败,这样的事在中国每天发生一百次,还是一千次?其后果,最常见的是众人附和,而后不了了之,沉入论坛深深水底;又或者,一两天后帖子突然消失无踪;比较极端的,一年会有那么几次几十次,发贴的人被警方找到,轻则“教育”重则刑拘。所谓彭水诗案正是一例,小公务员群发十几条短信以打油诗影射县领导,被抓了一个月。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次发生在江苏常州的“市长与网民”的论坛回贴才变成引人注目的新闻。
江苏常州,著名的地方论坛“化龙巷”。10月6日网民slala发表:造BRT到底好在哪???谁受益了!!! 文中指责常州市长王伟成在BRT(公交车)项目中涉嫌腐败。10月18日“市长与网民”这个ID在同一论坛版面上发表署名为王伟成的文章我对BRT工程为什么这么热心和积极?,答复slala的文章中的“指控”,声明自己绝无这些腐败问题。
事情的新鲜之处在于:
第一,slala发表的原文迄今还没被删除(两周已过)。第二,市长没有直接下令网站管理者删文封贴杀ID,看起来也没有滥用警力追索这个ID背后的真人,而是选择了发贴为自己辩护,姿态很低,因而在民心上得分不低。从他的措辞来看,也较多地体现了公民意识和平等意识,例如:
网民就是市民,网友就是朋友,每个人,不分男女,不分岗位,大家的道德准则都应该遵守。你对政府工作和市长有意见可以发表,语言偏激一些也可以理解和谅解,但不能造谣诽谤人。因为市长也是人,他的人格尊严也要依法得到保护。
……当然,我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廉洁自律上还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但是,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我是做到了。我衷心地希望全市人民监督我。如果发现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们可以通过人民来信等各种途径提醒我。如果发现我有以权谋私,为家人亲属拉工程、打招呼、捞好处和其他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请你们及时向上级纪检部门举报。
我欢迎网友们严格监督我,但是我不赞成捕风捉影,更反对胡编乱造。……以前我之所以没有回复,是因为作为一个市长,应该善待网民,善待提不同意见甚至是错误意见的网友,应该有一个更宽阔的胸怀。但是有人过头了,造谣诽谤了,我当然要还其事实的本来面目,以正视听。这就是我,一个原原本本的我,一个既是市长、也是公民的我!
“市长与网民”这个ID,在今年5月1日曾在同一论坛发表署名为“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伟成”的文章致广大网民朋友,文中提到:
今后,网友们发表的重要意见和建议,我和我的同事们都会给予不同形式的回应。但也得请网友们理解,由于我的工作水平不高,所以显得特别忙碌,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处理公务,虽然我会尽量挤时间与你们直接交流,但是要对网友们提出的每个问题都亲自答复实在有些为难。不过我已经安排专人负责在论坛上收集信息,我的秘书会把重要的信息摘录后及时传递给我。我相信,这座友谊交流之桥是永远畅通的。
2003年深圳市长于幼军对话网友“我为伊狂”,引发轰动,被誉为开高官与网上批评者见面对话的先河。2008年常州市长王伟成以论坛发贴方式回应“slala”没有给出证据的腐败指控,调子要低很多。“市长与网民”和“slala”的对话,迄今只有第一回合。不过也开始引发全国媒体的关注,因此带来了其他网民的热议。稍微浏览该版面近期的文章,不难发现除了BRT项目的相关讨论外,关于常州其他市政项目、经济发展、维权呼吁等主题的帖子也不少。不论如何,市民关心自己居住的城市和社区,并且愿意与其他人展开讨论,这是件好事。这件好事的发生,跟“化龙巷论坛”的管理员没有草木皆兵、言论审查尺度过分严苛有关,跟常州市长愿意以低调平等的姿态来展示自信和清白的形象有关。当然,于幼军最近从政坛落马,这是后话;常州的项目和官员有没有问题,也有待常州百姓和专业人士继续监督检验;但就事论事,“市长与网民”的网上互动还是值得称道。
只是,一个商业性的地方论坛,似乎承载了政府网站的部分功能;一张互联网,似乎承载了行政制度的部分功能。网络言论如此兴盛,从大众到媒体对这种寄托于网路的“官民对话”如此津津乐道,本身就映射出体制的缺失。
附:各门户网站上关于此新闻的链接:
新浪 http://news.sina.com.cn/c/2008-10-20/043116485148.shtml
网易 http://news.163.com/08/1020/06/4OM7PKKS0001124J.html
腾讯 http://news.qq.com/a/20081020/000194.htm
凤凰网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10/1020_17_837166.shtml
21CN http://news.21cn.com/domestic/difang/2008/10/20/5340580.shtml
信息时报: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08-10/20/node_1057.htm
以下是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赵月枝教授,在2008 IAMCR大会上作为key note speaker的发言中文梗概。原发言为英文,此处译文由Ohmymedia粗略译自CMO newsletter(2008年9月号,点击下载pdf文档)。由此以下的文字均为赵月枝教授观点:
Chinese Media Censorship and Western Media Reporting of China in the Year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Yuezhi Zhao,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Canada.
在今年的奥运报道中,中国的媒体审查成为西方媒体的焦点之一。中国媒体审查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仍然需要问:谁从中国媒体审查中获益,谁才是真正的被审查目标?
在我看来,西方的“人权十字军”和外国记者们应该超越简单的“人民与党对立”的假想。事实上,中国的审查制度在过去30年间一直是党用来辅助“改革开放”的必要手段。被审查制度压制的声音,来自那些反对将国有企业出售给本土和外国投资者的中国工人;那些在血汗工厂工作,为外国资本家产出利润,为西方消费者提供廉价商品的中国工人;也来自中国的“老革命”们和新近涌现的“毛派”人士,他们指责党的“资本主义复辟”和臣服于西方帝国主义。
世人皆知,尽管1978年“民主墙运动”有助于邓小平复出掌权,但随后对新闻出版自由的压制成为其后三十年经济改革的先决条件。1980年小平掌权后,命令将“四大自由”——即人民有权“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speak out freely, air views freely, hold great debates, and write big-character posters)”——从中国宪法(1975年版本)中抹去。
并非是要为中国媒体审查制度辩护,但我确实觉得西方媒体看待中国媒体审查的方式应该超越道德说教与反共谴责。西方也需要在其政治经济精英阶层对中国的经济利益诉求,与民主与新闻出版自由在中国的推广之间,寻求平衡与协调。
这引出我第二个观点。尽管西方媒体以其新闻出版自由为傲,但对中国受众而言,西方媒体是西方政治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更直白地说,是西方文化优越性甚至文化霸权的代理人。中国受众,尤其是青年学子和自由派知识分子,对国内审查制度早有警惕与批判。他们不仅欣赏仰慕西方的媒体自由,甚至试图将西方媒体自由及其自称的“客观公正原则”理想化。因此当他们发现西方媒体报道中的偏见甚至是种族主义色彩时,其理想的幻灭也就很自然了。我认为西方媒体在2008年初对西藏事件及奥运火炬传递的报道,对西方媒体在中国的“去魅”(disenchantment)贡献良多。这对西方媒体赢取中国公众的心灵与头脑都毫无帮助。
考虑到西方媒体及其内在逻辑,公平地说,在西方世界中部分存在着持续增长的、对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崛起的恐惧与焦虑。在此语境下,西媒对华及奥运报道也一直在帮助西方世界接受这不得不妥协与接受的、变化中的全球权力关系的地缘政治学。深陷伊拉克战争的泥沼,全球金融、石油与食品市场的难以预测的三重危机,再加上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巨大外汇储备、对美贸易顺差、高储蓄率的担忧,看起来,“猛烈抨击中国”已经成为2008北京奥运开幕之前几个月最吸引观众的“体育运动”。
事实上,西方对华关系中本来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西媒不过是在报道中将这矛盾具象化了。一方面,西方投资者被中国市场吸引恰恰是因为后者提供了被压制性的政治环境保障的廉价劳工与低环保标准;另一方面,各人权团体又坚持政治自由与公民权利应在中国优先被考虑。当然,大多数西方媒体本身就是大产业,它们的对华报道也被其商业利益和市场驱动的新闻导向所影响。
在当下更为强化的全球化形势下,问题越发复杂了。西方大学里日益增多的中国留学生,西方国家中不断增长的华人社群,海内外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及其他全球即时通讯手段越发增强的互动,都意味着西媒不能再对华人展示其种族偏见。西媒的对华报道将面临全球华人受众的批判性审视。当西媒开始谴责中国媒体审查制度时,与日俱增的全球华人受众的声音在要求西方媒体在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再现中,实践其新闻自由的同时,也勿忘责任感,以及坚持其自称的公平原则。(全文完)
转载按语:下面这篇文章,就是ohmymedia昨天《无人负责》一文中提到的,被所在BSP删除的那篇文章。现由原作者授权,发表在此,大家也正好可以一起评断,文中究竟何处触犯了“上级监管部门”的法眼?
三鹿奶粉危机事件:一种传播腐败?
作者:今日 载于http://today2100.blogbus.com/
近日,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疑为有害物三聚氰胺污染)的不断曝光,一个真相开始被网民慢慢挖掘出来。一句新的流行语应运而生:“关我鸟事,我是来退奶粉的!”
根据对互联网信息的查证可知,在2004年安徽阜阳奶粉“大头娃”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奶粉就被当地一家报纸披露为不合格产品排名第32位。为此,三鹿的公关公司通过努力运作将这一危机渡过,这一次是有惊无险,因为那个排名结果似乎为“误报”。
一年一变天,更何况互联网上的四年。9月11日开始,三鹿婴儿配方奶粉疑似导致“肾结石”的新闻发布后,这次看来在劫难逃;尤其是此后人们开始怀疑三鹿要将此危机转嫁给两位已被捕的不法奶农后,作为事主的三鹿更加速了走向被舆论判决的“死刑”,至少也是无期徒刑--想东山再起,恐遥遥无期。
在信息自由的互联网上,这一次民间力量又继众多网络事件后显现出巨大的威力。有网民发文《惊爆:一封三鹿公关公司写给三鹿危机公关的信》,似乎挖掘出一份千真万确的公关策划书。其内容大体是这次事件中,因北京奥运期间政府对报道中国食品负面新闻的控制,早已于6月中旬后就暴露出的三鹿奶粉问题暂时波澜不惊。为此,公关公司建议奥运后要立即着手将问题扼杀于摇篮。
从这篇转载的信中可见,这家广告公关公司给出的三大危机处理策略中,除了给所有受害消费者以“封口费”以保持其两年内不提及此事件、搜集竞争对手产品负面信息以防意外打击以外,另一重要谋略是“与‘百度’搜索引擎媒体合作,拿到新闻话语权”。
一个市场化企业在其日常公关运作中提到“新闻话语权”--信息流动的命根,这对善良而不谙暗箱操作的中国消费者来说,个中真相是何等的恐怖。在这封署名为“北京涛澜通略国际广告有限公司三鹿服务小组”、时间为8月11日的建议信中称:现有蒙牛、伊利、汇源等企业,给予百度以一个自然年度500万元的广告投放即可在百度上享受新闻公关保护政策--通过百度难以搜索到广告企业的负面讯息。信中更强烈建议,在“肾结石”事件还未大肆曝光的特殊时期,应尽快与百度签订300万(保护政策最低费用)的框架协议,这样,小网站有关三鹿的恶意报道均可被删除,再加上其他公关努力,此事件即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这封信内容属实,相信各位看官会深感“很黑很社会”。笔者曾经执教过数年的公共关系课程,看了此信后深感惭愧--因为这家广告策划公司实在是太“强”了,他们可以将蕴含社会美好理想的公共关系事业玩弄于股掌之间,将公共关系变成万恶的走后门庸俗关系。
事实上,一些广告企业所从事的公共关系即为走歪门邪道,霸占媒体资源、垄断公共空间、破坏社会公平,使公关策划纯粹兑变为简单的有利于己的新闻事件策划,而远非一种职业的理想与态度。今日,三鹿公司方面又暴出有害奶粉系不法奶农掺三聚氰胺的说法,迅即遭到广泛质疑。纸包不住火,若真是委过于人,实乃公共关系之大忌。
本人更关注的是重大事件中社会信息的流动与控制的变化。此事后,为力求与三鹿划清界线,百度与阿里巴巴发生论争,前者抗议说,网友们所转载的“三鹿奶粉危机扯出百度原是最大网络黑社会”一文,最初来源于阿里巴巴。尽管百度申称在事件暴光前三鹿两度向其接洽要求提供有偿新闻公关保护时即断然拒绝过,但是否如此已然不重要,因为普通百姓根本无法知晓真相;相反,从情绪性心理来说,如此开脱的客观的社会反应必是被认为越描越黑。
理论上我们可以假设,如果百度真的曾与三鹿达成“公关”合作,那么上面那句话可以改为“很黑很百度”?当然,将“百度”换成任何一个对信息进行网关控制的机构也是成立的。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实际上,百度搜索数年前推出“竞价排名”服务时就受到广泛争议,本人服务过的一间公司即曾为百度竞价客户,但本人不以为然--谁出的钱多谁就可以登上关键词搜索的首位,这种给钱就干的活,高明不到哪儿去。这也是一种公关公司所玩弄的词眼--“新闻保护”或“新闻话语权”。相对来说,也是一种反向封锁,在人为控制机制下你“没钱”即意味着没知名度。如果搜索企业内部真有这种所谓的大客户保护服务,就无异于互联网上的“有偿(无)新闻”。这是什么逻辑?当然是金钱逻辑;这是什么行径,当然是强盗劫路行径。
可以稍作对比试验。13日,通过谷歌搜索“惊爆:一封三鹿公关公司写给三鹿危机公关的信”,结果返回7460项;而以百度搜索,则仅有71项。两两对比,是一种偶然么?
20日,再次对比两大搜索的同一关键词结果:谷歌为9910项,百度为225项。相差之巨,难道是两者机器算法的不同么?
上述公关信中说,“百度作为搜索引擎,是所有网站的集结地,也是大部分消费者获取搜索信息的主要阵地,对三鹿来说将是公关环节的重量级媒体。”对需要垄断而不是开放信息源的所谓“危机公关”来说,这真是一语中的。
在网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垄断信息传播,而广告公关企业的如此公关,也必将加速推进他们所服务的企业于万劫不复之地。
其实,一个民族企业和品牌的成功何其不易,但家大业大,是不是就表明自己在企业文化和价值方面真的成熟了呢?基本的一条,是不是对人作为人的尊严真的足够尊重了呢?我们的企业家们不应该警醒么?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种新闻封锁,或按利益区别对待信息的流动,提醒人们不要天真地忘记在互联网上仍然充满大大小小的网关控制,提醒人们互联网信息的商业机制对信息自由、公平流动的危害性。在多元的互联网上,一部分利益集团重新控制了社会信息传播权,而权力过渡集中,必然导致一种新的传播腐败,进而无理破坏网民的知情权。
本文参考资料:
公关信:http://forum.taobao.com/forum-1/show_thread—-18217871-.htm?ad_id=&am_id=&cm_id=&pm_id=
常看的一个关于互联网与传播学研究的blog 今日,今天发了一篇文章《传播是对话与协商》。文中提到:
昨日,本站有关三lu危机事件传播和百度SEO(Search Engine Omission)的文章被强制封锁。
--禁言或管理,是不是可以更民主一些?
他的原文,通过google的网页快照还能看到。而稍作搜索,你会发现,在blogbus站内很多关于“三鹿”的文章都已经不存在,如果你点击文章链接,会先出现一个“该文章不存在”页面,几秒钟后自动跳转到该站力推的“阿尔法女郎”小说连载。我很好奇,阿尔法女郎们喝什么奶,吃什么奶制品呢?
还有别的网友也记录了此网站的屏蔽,你可以看到一连串的“锁定通知”,形式如下:
* 发件人:Blogbus
* 时间:2008-09-17 12:43:33
* 主题:日志锁定通知
* 尊敬的用户:
您好,接上级监管部门通知,要求删除您的名为”浙江女婴琪琪之死:309天的生命一直吃三鹿奶粉” 的日志,现已做强制锁定处理。感谢您对BlogBus的支持和理解!
我不想在此指责博客大巴,就像我不想指责豆瓣网,尽管最近不少网友对豆瓣的内容过滤审查大加批评。我甚至同情这些网站经营团队,同情他们受到“上头”和“用户”的双重压力,里外不是人的艰难处境——当然,前提是这确实不是“新闻公关保护”的结果,而是由于“上级监管部门通知”。
值此全民悲愤之际,你可以发挥想象,关于“上级监管部门”的动机。这个名词在我们的脑海中常常像一部冷酷无情的机器,但实际这部机器也是由无数和你我一样的凡人组成。他/她们从大学里毕业,看大片上网下馆子去旅游,操心股市房市菜市场,恋爱失恋结婚生子外遇,他/她的孩子也喝奶……
可是当他/她在工作的时候,只会把自己当成毫无人性的大机器上的小零件,忠实执行命令,“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大的负责”。其心理状态可能有很多种:其一,充分认同宏大的目标:国家利益、国家形象、社会稳定与和谐、“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从而可以合法化各种手段;其二,根本没有理想,彻底犬儒和怀疑,只是要做好这项工作,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混口饭吃”,以及获得晋升机会和实际利益;其三,对一些做法亦有所怀疑,但会以种种方式来消除来自超我的压力造成的焦虑,例如说服自己相信“制度不是我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我的眼界不如领导高明”等等。
马克思所谓异化,马尔库塞所谓单向度,哈贝马斯批判之工具理性,都描绘了个人成为大机器的小螺丝钉且不自知的悲惨命运。这样的主体不需也不能对现实和历史负责。
向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的工人说,我只是完成我的本职工作;命令工人这么做的中层领导说,我只是传达上级的指示;高管们说,我们要对股东负责,也要对我们企业这几千几万的员工及其家属负责,不这么干,我们破产了,你来管这几万人的吃饭问题?地方领导说,我们要对地方GDP负责,经济搞上去才是硬道理。宣传部门说,我们要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维护国家形象。公关公司说,我们只是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帮客户度过危机。门户和搜索引擎说,我们是上市公司又不是人民日报,赚钱是我们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BSP和论坛们说,我们日子不好过啊,删贴封人那都是被迫的。
但是全国数以千计的中毒婴儿呢,全国老百姓心中的危机感呢,谁对他们负责?
无人负责。
历史上发生的那些迄今仍属禁忌话题的事件,每个经历它们的人回忆起来,都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一切责任,推给体制,推给国情,推给历史原因。这样就可以轻松上路,从头再来了吗?
个人确实渺小,但只要每个人多做一点,多负一点“本职工作”之外的责任,多一点价值理性,都是善的光辉,可以让我们彼此照亮,相互温暖。
参考阅读:Shizhao:牛奶新闻管制史话——蒙牛特伦苏牛奶事件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