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表达自由 听闻

你能告诉我什么是真相吗

昨天看到了《财经》关于南方都市报经济案一审判决的封面文章。《财经》封面:舆论关注已久的《南方都市报》案一审开庭从这篇文章里可以读到一些东西。一方面,通读全文,《财经》其实只是对控辩双方的观点和证据做了分别记述,可以说看起来是客观中立的。但为什么会给我一种偏向南都且为之辩护的感觉呢?想了一下,或许是因为其他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的报道中基本只有判决结果以及“罪名”的陈述,这样一种失衡报道的大生态环境,使得客观中立的报道反而显得有点偏向性。这就好比一些对比造成的视觉错误,比如这个 不可思议的图片欺骗了你的眼睛吗  一样。相比之下一些倾向性更强的文章就很难发出来了,例如 质疑“南都案”一审判决(外滩被撤稿件)

另一方面,已经投入市场竞争、全面商业化的媒介,其管理体制、机构制度等依然陈腐,“国有”“公有”所导致的弊端将在今后的媒介企业的经营和分配中更多的显露出来。

同时,对这个判决,在互联网上洋溢着骂声。一贯痛恨贪污腐败的中国人,对这两个“贪污”“行贿”者同情的却大有人在。原因何在?我向对广州报业熟悉的圈内记者朋友印证的结果,他也说据说与南都报道孙志钢案件有关。

事情的真相如何,其实严格来讲我们是无法确证的。已经有很多权威官方媒体说假话的事实先例,同时对于传言的真实性就更不可考。其实对于一切事件我们都通过媒体认知,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的真实——所以如果要做一个良民,一定要对任何事情都抱有见怪不怪的态度。

假如,只是假如,死者已经带来了整个中国政策法规上的改革而揭开真相的人却因此被打击报复,假如,第一个勇于揭开sars危险真相从而为千万中国人生命安全做出或多或少贡献的人被从历史中抹去,那么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历史是可以相信的,还有什么“真相”是可以不被嘲笑的。

哈哈,幸运的是,这都只是假如嘛,不要紧张,继续游戏。

还是上面那位记者朋友,和我讨论blog的时候说,其实他曾经想过把采访中很多写不了发不了的东西blog上去,但是你也知道,呵呵,我们不是英雄,我们还要吃饭和生活。

但是郭光允也不是英雄,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他没有说太多豪言壮语或者党员的伟大责任,只是说程维高已经逼得他没有退路了,所以就咬牙搞到底吧。

今天浏览中偶尔又发现有人引了我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PLEASE GAME YOUR BLOG, NOT OURS’,不过看了让我哭笑不得,这些老兄连反语也看不懂,真是耿直的愤青哪。跟贴解释了两句,作罢。

同时又在想,网络到底在发挥什么作用呢?马克·波斯特在总结电脑网络交流对社会影响下产生的改变时曾经说过:“从1789年的巴士底狱到1968年的索邦大学,人民走上街头,形成动乱,这种形象可能不会在21世纪以及以后重复了。”呵呵,就如同早期传播学研究者对媒体的忧虑那样,网络会不会让人们轻易的愤怒、从众,在家灌水然后以为自己参加了革命改造了社会?我想我已经慢慢过了愤青的年龄,从一次次社会前进的倒春寒中了解现实的曲折和改革的渐进。所以看《银河英雄传》时,我会比较认同杨威利那种反对以一切主义的名义,把普通大众卷入流血、动荡和痛苦之中的观念。伟大和崇高也不能强使人牺牲掉自己的幸福……不过这一切也都没那么简单能说清楚,这时候就发现辩证法好使了。

《新京报》登了篇文章,还是关于言论自由和公民权利,防行政权力滥用:网吧装“实时查屏”监控软件,涉嫌侵犯公民权利 我似乎去年在sjc贴过类似的文章。国务院新闻办最近好像要发表2003度我国人权报告,我想这样的事情应该只是个别情况,希望将来越少越好。

另一篇还是关于wiki百科的报道 自由知识革命从自由百科全书开始。这是我第三次在blog里提到这个网络百科了好像,看来它也越发的热门。这是属于未来的理想主义的产物啊。

RSS,BLOG的精华所在之一,来,给和我一样的技术盲科普一下 RSS带来个性化服务 将改变未来搜索的形象  RSS:2004年互联网上即将到来的革命

分类
表达自由 听闻 时代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多次了,但是我还是愿意回答你。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政治风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在这个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严重的时刻,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15年过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取得这样重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坚持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今后20年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要丧失这个机遇。我想,如果再给我们20年、50年的稳定,中国一定会发展得更为强大,因此,团结和稳定确实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我作为总理最为关注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3月14日答记者问的最后一问,我觉得是蛮不错的。尽管美联社记者的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

您一直是非常关心中国的普通群众的,前一阵有一些人写了一封呼吁信,希望把1989年发生的事情宣布为是爱国活动,您觉得中国政府方面对于这些人的关切应该采取什么立场?你会把89年发生的事情宣布为爱国活动吗?”

有个朋友评点此场记者会,笑将最锲而不舍奖赠与美联社,因为他们去年问过的问题今年又问。

当然!关于89年发生的事情,我们所有人是不应该谈论的。关于这个写公开呼吁信的人,在google和百度上都搜不到相关的内容了,所以我们应该乖乖忘记。他以在sars事件中获得的“讲真话”的形象,在这个时候抛出这样的难题,其实这不重要,没有解决三农问题,在稳定中发展来得重要。而且由此事还导致了blogcn、blogbus、blogdriver等中国博客站点的暂时关闭,直接阻碍了伟大崇高的博客运动的进程。大家埋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赚很多很多钱,很多很多受宪法保障的私有财产吧!

其实我个人心里十分赞同且拥护“如果再给我们20年、50年的稳定,中国一定会发展得更为强大,因此,团结和稳定确实比什么都重要”的说法,因为民生疾苦,过去强调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过去的公案,希望一些可能在五十年、一百年之后慢慢解决的问题立刻得到解决,或许是不现实的,倒不如做些实际工作,比如防治艾滋之类。

但另一方面,防什么之口甚于防川来着,反而会激起民间怨气。同样是在温答记者问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宪法中的言论自由问题,温说:“我想,新的修改宪法通过以后,我们要认真执行宪法所规定的条文。”

分类
表达自由 听闻

关于《阴道独白》

心有能力牺牲。
阴道也一样。
心能够原谅和修复。
它能改变形状容纳我们。
它能扩张让我们出去。
阴道也一样。
心能为我们疼痛、为我们伸展、为我们死,它流血
而流血是为了我们进入这个困难的奇妙的世界。
阴道也一样。
我曾在那个房间。
我记得。
——《我曾在那个房间》,话剧《阴道独白》

《阴道独白(Vagina Monologues)》推出之后,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自1999年以来,每年在情人节期间上演的《阴道独白》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妇女战胜暴力”运动的一部分,情人节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该剧作者伊娃·恩斯勒(Eve Ensler)说,欢迎任何人在情人节的活动中上演《阴道独白》,以“提高觉悟,反抗针对妇女的性暴力”。

《阴道独白》1997年获美国奥比奖,1998年成书出版。恩斯勒本人是剧作家、诗人和行动主义者,她曾在纽约百老汇之外的剧场和大学里表演此剧,还曾在伦敦、耶路撒冷、萨格勒布等城市演出过。

这部话剧的中文版在2003年曾在中国上演:
《阴道独白》:日常生活中的女性主义 与性有关
访《阴道独白》导演:女性通过自身经验发出声音
话剧《阴道独白》将在广东美术馆上演

但今年2月14日,北京上海原拟上演的该剧均应某种原因被禁演,所以一时间又成为舆论焦点之一:女性主义话剧《阴道独白》北京禁演 上海也禁演
体裁敏感 话剧《阴道独白》上海叫停

我没看过这部剧,但从介绍来看有兴趣去看看。

“阴道”。我说出来了。“阴道”,再说一遍。在过去的三年中,这个词我重复多少遍了。我在剧场说,在学校说,在客厅里说,在咖啡店说,在午餐聚会中说,在全国的电台节目里说。假如有人批准的话,我愿意在电视里说。我每个晚上演出时要说它一百二十八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