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一个反讽


在阅览室匆匆翻过今天的《新京报》,瞥到下午茶的专题。作为开场白的大段文字中这样写道:“下午茶,总是令人想到英国维多利亚式的繁琐:男子穿着燕尾服,女子亦盛装打扮,有上好的瓷器,有上好的红茶……对于茶桌的摆设、餐具、茶具、点心盘都非常讲究,道具包括……本意不过是一些老贵族们盛大的晚宴的前戏。” 随之而后的配图,有一名妆容精致的OL(头发染成亚麻色加以空气烫剪,随意而雅致;一副简单美丽的耳环;白色小衣黑色外套)手举一杯下午茶,面露令人愉悦之笑容,配文为“下午茶也是一种时尚”。另一幅配图,一套白地蓝花瓷杯碟,配文“瓷具也都来自英国。”

英式下午茶,想象中的优雅、安静、气质……终于来到了中国小资男女们的面前。开场白中的描绘,让所有想象落到实处。CBD附近工作的白领们可以在下午抽个空出来,到专门的红茶店喝上一杯昂贵的红茶,小小休息片刻,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或是和partner谈下生意。在对外国红茶、午后时光、高雅场所、安静气氛进行消费后,确立了自己与不喝下午茶的低等工作机器或喝不起也不明白下午茶的劳动人民的群体归属上的差异;换言之,确立了自己的阶层与身份。而红茶是否好喝、红茶怎样泡才好喝这些事关红茶的核心问题,对他们而言不是问题。跟风即可,流行最好,英式奶茶或泡沫红茶,menu上提供的,又消费得起的……老板,来一个!

下午茶,对于正在中国消费下午茶的人来说,和星巴克的意义大为相近。星巴克咖啡、英式下午茶,都可以在茫茫人海中将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人划分出来。这种划分且一定让身处其中的人不觉反感,因为这些特征包括:有钱、有闲、有品。早年,同样这些人会骄傲地坐在麦当劳中喝一杯速溶咖啡或可以进行中国式续杯的袋泡红茶(注:红茶续杯大损红茶风味的问题以后另辟文单写)。现在,在谁都知道麦当劳是廉价垃圾食品提供者时,他们还有美国的连锁店星巴克。无论如何,超出饮料本身价值的价格和伴随而来的相对少数人才能拥有的情调是优雅与品味的保证。因此48元一杯的咖啡和45-128元一杯的红茶完全是物有所值。因为我消费得起这种不合理的价格,这足以使我感觉优越和爽。

没有人会在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的由来,下午茶为何是红茶,以及英式瓷器从何而来。总之,大吉岭茶、伯爵茶听上去如此具有异国情调,而下午茶与英国皇族的联系又使它倍添可资想象的空间。开下午茶店的人一定不好意思告诉消费者,始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红茶文化是由劳动阶层的习惯开始的。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农村劳动人口跑到都市里去当工人(农民工呵)。英国的晚餐开始得比较晚,对付出大量汗水的体力劳动者来说,午饭与晚饭之间的间隔就长得令人难以忍受。他们备感饥饿,便想到以添加砂糖的奶茶来充饥的权宜之计。渐渐的,这个习惯传到上流社会,变成了一个常规性活动。另一个说法是,某皇后想出午后喝红茶吃点心的习惯,因此影响到其他上流社会人士,而她的缘由也是因为时光漫漫,腹中饥饿。不管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下午茶习惯的形成均为饱腹目的,而下午茶的享用也是人人皆可。一味着重茶具的精致、仪式的繁复属于本末倒置,只要对茶叶和茶水怀有诚意,泡出最能体现茶叶风味的茶水,就很理想了。之所以在下午茶时选择红茶,乃是因为英国茶叶皆靠进口。中国作为主要的茶叶出口国,精致而脆弱的绿茶经不起漫长运途的折腾,其色泽与风味会因各种自然条件(温度、湿度、日照等)在抵达英国后大大折扣。而红茶作为发酵茶,其性质更为稳定,价格更为便宜,也更经“造”,所以成为一时之选。装茶的容器同样来自中国,英国贵族们以拥有一套made in China的茶具为傲。白底蓝花的青花瓷是那个时代中国的特色瓷器,其造法与形制也深深影响了闻名世界的荷兰瓷器。当小资们举着模仿中国青花瓷的英国茶具,喝着因为喝不到好绿茶而求其次来喝的红茶,感受对英式皇家文化的消费快感,真是有趣极了。

所以当我看到巫昂接受简短采访,将下午茶比作一个反讽时,我乐了。她老实地说:“北京的茶馆……不是普通人消费的场所。每一家茶馆都会有茶位费、水费,甚至时间长了还要加钱,坐在那里心里很不踏实,紧张,感觉身边充满了陷阱。”

我爱茶,爱绿茶,也爱红茶,还有咖啡。我喜欢古老的南方茶馆,老爷子们在里面泡一下午,谈古论今。我喜欢印度价格低廉的CHI,添加牛奶、砂糖与茶叶共煮,盛放在陶罐中喝,喝完将罐子打碎,茶叶和泥陶都归于尘土。我喜欢欧洲的咖啡馆,如同油条豆浆摊般随意而充满活力,从早至晚,永远香气满怀。

,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